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筹备单位之一,负责其中地质博物馆的布陈,将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安置在该馆的陈列大厅里。1946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许氏禄丰龙也被转运到了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许氏禄丰龙又被转运到了北京,架立在该所的标本馆内。1994年,该所创建了“中国古动物馆”,从此,许氏禄丰龙与其它10多条恐龙骨架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动物馆的基本展品。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三枚古生物纪念邮票。其中一枚是许氏禄丰龙的骨架和复原图,这枚邮票是全世界发行的第一枚恐龙邮票。
历史疑案
恐龙蛋提取DNA?
恐龙蛋化石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虽然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有恐龙蛋化石发现,但在数量上、类型上、分布上及保存的完整程度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比不上我国。
1995年3月15日,北京某著名教授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枚特殊恐龙蛋中获得了恐龙基因DNA。这一惊人的发现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在我国河南省南阳地区西峡县出土的众多恐龙蛋化石中,有一枚特殊的恐龙蛋,被郑州奇石收藏家李广岭先生于1993年收集到。同年9月,该蛋化石意外落地摔成4瓣。李广岭发现腔内有絮状物,用手触摸,柔软疏松、略微潮湿、富有弹性,有点像点钞票用的湿海绵。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一些科学工作者的注意。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后,他们宣称从中获取了恐龙的基因片断。
然而不少科学家对这一发现持怀疑态度,并引发了一场争论。南京大学张忠英教授首先指出,该蛋化石具有先天性缺陷,它在落地摔破后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一直暴露在空气中,其间还曾在一些地方公开展出,不知有多少人直接用手触摸过蛋腔内的絮状物。张教授认为,该蛋化石腔内的絮状物已受到外源生命物质的污染,不适合用作古老DNA研究的材料。因而,对检测出的DNA的解释应采取谨慎态度。
如今,“恐龙DNA”事件在科学界已经如过眼云烟。但是,获取恐龙DNA,甚至在此基础上重新克隆复活恐龙,仍然是很多人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