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疑案:恐龙蛋提取DNA?(3)

2016-03-04 14:1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历史疑案:恐龙蛋提取DNA?

中国最早发现的恐龙被俄国人盗走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云南、四川、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简直算是“默默无闻”。可是中国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

由于黑龙江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消息不胫而走,被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最初,俄国人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而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俄国地质学家被这一报道所吸引,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类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恐龙。嘉荫县不仅出土了属于鸭嘴龙的满洲龙化石,还发现了似鸟龙化石和大量的植物化石。对这一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表明,现在如此寒冷的黑龙江畔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密繁盛,气候条件与现代的海南岛差不多。

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和古生物学家在那条恐龙的附近又找到了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掘出了一批新的满洲龙化石。这些化石现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处。

许氏禄丰龙——“中国第一龙”

许氏禄丰龙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北平来到了西南大后方。

1938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野外调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41年,它的种名献给杨钟健院士在德国的导师许耐教授。许氏禄丰龙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也因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恐龙之一。

1944年12月,中国西部博物馆在北碚文星湾建成。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  作者: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