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世纪名号响亮的“苏联军事顾问”(2)

2016-02-24 15:58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揭秘:20世纪名号响亮的“苏联军事顾问”

在越南:工作详情乃国家机密

原苏联将军波尔菲里·马克西莫维奇·伊瓦什科曾在安哥拉、利比亚、科威特等国工作,没有哪个地方比印度支那给他的印象更深刻。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伊瓦什科正参加军事演习,突然被要求飞回莫斯科。在总参谋部里,等待着他的是一纸任命状:你已成为越南人民军某军区司令员的顾问。伊瓦什科问什么时候出发,答曰“两天以后”。

伊瓦什科在军校学习期间,就和班上的几名越南同学相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即便如此,越南百姓的组织性还是让他吃惊。当时,南越的每个村庄都有当局指定的负责人,但也有听命于北越的“地下”负责人。村庄中的地下党被分成无数个3人小组,每个战士只知道自己的直接领导,警报响起后,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集合开拔。

运输队员则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沿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丛林小道,携带数百公斤物资,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了确保后面的同伴不在夜间迷路,每人背上还要绑上一块发光的朽木做标记。政治工作也安排得非常周密,比如,每当宣传队来到村里,都有一部分战士负责教年轻人军事技能,一部分负责教村民识字,另一部分则到农田里帮忙干活。

《独立军事评论》记者在伊瓦什科家中采访时,将军拿出一张巨大的地图在桌上展开,上面的记号清晰反映了越南人民军的作战情况,标图非常精确,一看就是出自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之手。当记者问这是否是将军本人的成果时,伊瓦什科面露微笑,把图卷起来收好,像职业外交官那样不置可否。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伊瓦什科自己在越南的工作详情,至今仍是国家机密,“不能为外人道”。亲友们也只是模糊地了解到,他经受了空袭、炮击、在山洞和丛林里过夜等各种磨难,因为在援外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荣获过珍贵的红旗勋章。

在非洲:保护民生比打仗要紧

更鲜为人知的是,苏联军事顾问还经常帮友好国家解决棘手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苏军总参谋部来说,很多任务比打仗还紧迫。据伊瓦什科回忆,有一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旱灾,整整一个省的居民面临死亡,埃政府向克里姆林宫紧急求助。莫斯科应邀派出军队医院,通过海上和空中运输装备、食品和专业人员。因为有在非洲工作的经验,这次行动的前方指挥工作又落到了伊瓦什科肩上,一个汽车营和一个直升机中队归他亲自调拨。

军用帐篷成了简易医院。设备刚安装好,头一批灾民就被送了进来,他们多数是儿童。伊瓦什科称,这些孩子的惨状让他无比难过,“他们长期被饥饿折磨,瘦小的身体几乎是透明的……”随后的几周里,苏联人忙得几乎累倒。飞行员、技师、司机……无不超负荷工作,让数万条生命得到拯救,简易医院直接收治的病人无一死亡。

几年后,伊瓦什科再度被叫到那间他很熟悉的办公室——这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人民需要帮助”。该国位于两个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地处赤道非洲以西200公里,人口只有10来万。由于军队规模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欧洲、亚洲甚至美洲许多国家的远洋渔船,肆无忌惮地抢夺该国百姓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势单力薄的当地政府只能问计于莫斯科。

当时的苏联并没有足够力量保卫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动用舰艇护渔的政治障碍也太多。好在苏联的技术储备足够雄厚,一个替代方案很快出炉:在岛上建立无线电雷达导航站,这样就可以发现和识别可疑目标,并且警告不明船只,如果侵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水域,它们会受到何种处罚。至于具体的施工和人员培训,自然又得让军事顾问们出马了。导航站建成不久,伊瓦什科便得到好消息,称外国渔船对这一水域的不法入侵大大减少。

这种看似琐碎却意义深远的任务,冷战期间一度遍及从中国南海到几内亚湾的无数角落。在那段东西方对峙的岁月里,苏联军事顾问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重要执行者,付出了与荣誉不成比例的牺牲。然而,随着国家的四分五裂,他们当年的努力一夕间化为乌有;连“驻外军事顾问”这样一个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名字,在公众心目中原本神秘的形象也逐渐淡漠。

参考资料

苏联军事顾问的工作方法

苏联军事百科词典中有“军事委员会”、“军事专家”的词条,但找不到“军事顾问”一说,苏联军事院校中也没有相应专业。不过,苏联国防部干部总局有份高级军官名单,当中的人可能随时被召唤并告知:由于接到某国请求,国家要派军事顾问前往,你已获提名。

苏联不专门培养军事顾问,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事先不知道哪个国家需要哪方面的人员支持。毕竟,世界政治的变化难以预测,而不测又经常会发生。某个国家也许昨天还一切平静,今天却爆发了血腥内战,又或者边境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升级为武装冲突。

在长期的工作中,苏联军事顾问形成了基本的行为规则:与外国指挥官积极合作,并且考虑当地的各种条件和风俗;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时,在最大程度上考虑工作策略;要遵守当地人的规则,提建议而不是说教。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