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间谍的卧底之路:有人成功叛逃有人被送进大牢(2)

2016-01-14 14:01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超级间谍的卧底之路:有人成功叛逃有人被送进大牢

菲尔比被军情六处录用

何为“间谍”?《说文解字》解释道:“谍,军中反间也。”使用反间计当然需要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谍”的本义。“间”怎么会跟“谍”联系起来了呢?“间(jiàn)”本来写作“闲”,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释说:“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孙子兵法》中把间谍分为“五间”:因间(敌国的乡民),内间(敌国的官员),反间(本来是敌国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向敌方提供假情报,事发后被敌方处死的人),生间(完成任务后活着返回的人)。

按照《孙子兵法》的定义,菲尔比应该属于“内间”。菲尔比的父亲在印度从事东方研究,是英国著名的东方语言学专家。他给菲尔比起名“金”,是为纪念印度裔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菲尔比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其父不仅教会他印地语、阿拉伯语,还让他掌握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和俄语。17岁时,菲尔比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他被马克思主义学说吸引,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英国媒体报道的苏联人民生活状况。菲尔比那时风华正茂,正处于年轻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阶段。苏联生活对菲尔比极具吸引力,他参加了学校创办的社团,公开支持苏联,很快就引起了当地苏联间谍的注意。

菲尔比乐意成为苏联间谍,并引以为豪。对菲尔比而言,苏联是英国未来理想的化身。菲尔比说:“我之所以成为苏联间谍,是因为间谍是我为理想奋斗的手段。”

1939年,苏联情报机构开始给他分派任务:立即脱离与英国社会主义者和同情者的接触,成为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普通人,未来应想方设法打入英国军方情报机构,即英国秘密情报局。菲尔比听说英国情报局经常与著名媒体记者合作,于是他应聘《英美商报》,后来又去《时代周刊》当记者,并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前往内战正酣的西班牙。菲尔比在做记者期间,常与苏联情报机构派驻伦敦的间谍接头,获取任务和反馈情报。

很快,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主要负责搜集英国国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从事间谍情报和国外反间谍活动)在1940年的夏天就找上门来,不过,他们不是来抓苏联间谍菲尔比的,而是来接纳菲尔比加盟英国秘密情报局。情报局对他的履历几乎没有做什么特殊调查,就录用了他。

多年之后,菲尔比在回忆录中说:“他们如此轻而易举地将我吸纳进情报局,真让人感到震惊。我后来查明,军情六处对我的过去仅做了简单调查,查验了我档案上的姓名,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未发现异常。”

克格勃总部

反向培训成升职秘方

自从菲尔比打入英国秘密情报局,苏联有史以来第一次了解了这个世界闻名的谍报机构的全部情况。菲尔比给苏联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这些情报不但包括英方的,也包括英国间谍窃取到的其他国家的情报。比如,德国军事情报机构负责人威廉·卡纳里斯上将在暗地里背叛希特勒的情报,还有英美与德国谈判的进程等情报。由此,菲尔比受到苏联情报机构的赞赏。

菲尔比一方面为苏联提供情报,另一方面,他还得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晋升。他的升职与潜伏在伦敦的苏联间谍的指点与培训分不开,换句话说,菲尔比为苏联情报机构工作,反过来极大地帮助了他在英国秘密情报局的事业。1944年11月,菲尔比升至英国秘密情报局第九处处长(反共处)。在这个职位上,他为苏联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情报。

1945年,菲尔比经历了间谍生涯中的第一次危机。当年9月4日,苏联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副总领事、苏联驻土耳其首席秘密情报官沃尔科夫,携家眷逃入当地英国大使馆,请求英国为他和妻子提供政治庇护,同时声称要向英国驻土耳其使馆的情报员提供极为宝贵的绝密情报,还要向英国高级情报官提供潜伏在英国外交部的2名苏联侦察员以及潜伏在英国秘密情报局里的7名苏联间谍。沃尔科夫要供出的职位最高的间谍就是菲尔比,这些情报是沃尔科夫在莫斯科总部英国处工作时掌握的。沃尔科夫以为大功告成,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英国秘密情报局授权处理沃尔科夫一案的,正是菲尔比本人。真是冤家路窄,菲尔比奉命飞抵伊斯坦布尔面审沃尔科夫,最后,英国以情报不属实等为由,拒绝为沃尔科夫和妻子提供庇护。菲尔比暗中与苏联秘密情报机构巧妙配合,使苏联情报人员将沃尔科夫秘密押回莫斯科。

大难不死,果真有后福。菲尔比不久又被晋升为英国秘密情报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处处长,调往华盛顿工作。他的晋升对苏联更为有利,因为他们现在可以直接获取美国情报机构的第一手资料了。不过,菲尔比在华盛顿的工作保密性更强,他为苏联情报机构工作的困难也随之增加。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承认,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为了在敌营中坚持生存下来,不暴露自己,他强迫自己忘记苏联侦察员的身份。

晚年理想破灭逐渐消沉

1950年,英国秘密情报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在阿尔巴尼亚展开越境渗透计划,菲尔比作为行动监督人,事前将全部行动计划报告了苏联。结果,英美伞兵在阿尔巴尼亚行动失败,渗透武装人员均遭逮捕和枪毙。此事件使菲尔比招致怀疑,特别是此后不久,英国秘密情报局有两名苏联内鬼暴露,使菲尔比受到牵连,几乎曝光。

菲尔比趁英国秘密情报局还没抓到他的确切把柄之前,宣布提前退休,并远走贝鲁特当了个新闻记者。直到1963年,英国的一个老熟人出卖了菲尔比,他连夜逃离贝鲁特,先乘坐苏联邮轮前往敖德萨,后辗转去了莫斯科。

就这样,菲尔比在苏联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不仅被接纳为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顾问,还被授予了将军军衔,月薪500卢布。此外,菲尔比荣膺多枚苏联奖章和勋章,其中包括至高无上的列宁勋章。

菲尔比身经百战,间谍经验丰富,他一面给年轻的苏联间谍讲课,一面著书立说。菲尔比生活在莫斯科,时间一长,他逐渐看清苏联社会的利弊,特别看到卫国战争老兵生活穷困,深感苏联也绝非理想国,它也是复杂多变的世界的缩影。

人到晚年,菲尔比的精神逐渐走向消沉,开始酗酒,健康状况不断恶化。1988年,菲尔比病逝,葬于莫斯科。对于菲尔比,人们争议不断。不过,东西方对他有一点共识,那就是,他的间谍工作,给苏联带来极大的利益。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认为,由于菲尔比的反叛,使得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在1944年至1951年针对苏联精心策划的项目,全都泡了汤。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