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肯踩刹车
虽然佐藤贤了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但在1941年7月以前,美国依然给了日本悬崖勒马的机会,在这段时间内,美国在加紧对日备战的同时,给日本提出的要求依然仅仅是“撤出中国本部和法属印度支那”,开出的条件则是保证其今后的石油供应,甚至还暗示可以默认“满洲国”的存在。美国人之所以开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总统罗斯福此时已决心对德开战,为避免双线作战,他愿意保留道德制高点,而让日本人占有实际利益。
深谙国际局势的日本驻美大使来栖和野村等人对这个优厚的条件受宠若惊,一周几个电报催促本国政府见好就收。但这个时候,日本决策层内部又犯了病,面对美国人让出的这条退路,死活就是不肯上。
当时的日本首相是二战后成为甲级战犯的近卫文麿,出身贵族的他是个优柔寡断、凡事总想讨各方好的公子哥。面对美国人开出的条件,近卫文麿却犹豫了,因为时任陆相的东条英机不停地在内阁会议上给他上眼药,叫嚣“皇国何俱英美”。
在旧日本帝国,陆军对某事有反对意见可不是闹着玩的,从明治时代起,这帮披着军服的流氓就养成了暗杀与其政见不同的首相的习惯,还美其名曰天诛。所以东条这么一闹,内阁其他人都不好说话了。
一再叫嚣“不惧”的东条其实也没他表现的那么高调,他作为陆相的反美发言其实是打了个小算盘——真要打美国,靠的主要是海军,所以身为陆相的他尽可以照本宣科,等着海军方面说不能打。
然而,在民粹主义面前,海军方面关键时刻也怂了,竟修改了之前对日美军力的准确预言,连之前一再告诫应避免对美作战的山本五十六也在最后时刻改口,转而主张想打就先动手。
在一片沉默中,各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近卫内阁一天天拖着日子。直到1941年10月16日,近卫文麿首相宣布内阁总辞职,第二天,昭和天皇召见东条英机,告诉他近卫在辞职前推荐他接任首相,这个任命据说让东条非常吃惊,估计天生愚笨的他半晌才领悟了近卫深深的恶意——你行你上啊。
东条英机上任首相的第一天,这位民众眼中的主战派首相就收到了全国各地好战分子寄来的数百封请战信。他用一个虚幻的口号绑架了日本,而这个口号最终反过来也绑架了他。
按照日本战前的决策系统,决定对美开战的最后一步是上奏天皇,按说这本来就是个程序,从明治维新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开始,天皇就很少否决内阁的决议。不过,昭和天皇当天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对美开战,有没有把握?”这一问让君前应对的永野修身辩解了半天,说什么日本如今像个重病病人一样,只有开刀死中求活,天皇听了半天,最终弄明白内阁是在破罐子破摔之后,出人意料地说了句:“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很显然,这位天皇陛下也是个“明白人”,不过臣下不愿意担当那个“卖国”罪责,身为天皇的他又怎甘心担当呢?昭和天皇最终批准了对美宣战的奏折,日本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终于签了字。
彼时,每个人都深知利害,但谁都没有勇气指出,一个国家就在这样一种没人肯踩刹车的情况下滑向了覆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