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
2016-12-30

展望2017:十大国际看点预测

2016年,国际社会事件不断,看点多多。从里约奥运会到美国大选,从英国脱欧公投再到韩国闺蜜门,无一不让世界沸腾。世界2017年会安静下来吗?NO!只会越来越异彩纷呈!那么,2017年到底都有哪些最值得关注的国际看点呢?

特朗普将引领美国走向何方?

竞选期间,特朗普说过,他上台之后准备干下面这些事:

内政方面: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建立隔离墙,阻隔非法移民(该墙已经在建);大幅削减企业税,从35%降到15%,让企业不再逃离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来打造一个可靠高效的交通网络;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推进健康储蓄账户(HSAs)。

外交方面:撕毁奥巴马政府力推的跨太平洋贸易协议(TPP);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与北京打贸易战;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推翻美伊全面核协议。

军事方面:确保战略核武器现代化,保持核威胁;提高网络作战能力;北约安保需自求多福,自己去防俄罗斯,实在不行就解散,不要问美国多拿钱;日本需要多支付费用给美国驻日士兵,否则美军不排除全面撤离。

2017年1月20日,“政治素人”特朗普将正式宣誓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届时,特朗普是言出必行,还是说说就算,咱们拭目以待。

普京和特朗普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多数舆论认为,美俄关系料将在2017年迎来改善的机会,因为比起奥巴马,特朗普相当“亲俄”。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2月23日,特朗普公布了一份俄罗斯总统普京写给他的节日贺信,并表示同意普京关于改善美俄关系的提议。

有意思的是,十多个小时之前,两人才刚刚在核问题上互放警告。

莫斯科当地时间2016年12月23日,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突然表示,将加强战略核力量的战斗能力。没过多久,特朗普就在推特予以了回应:美须大大强化和扩展核能力!

3a7acc7ed2507e0068c75b28401330c4

2016年12月2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总统普京召开年度记者会。 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普京和特朗普在不到24小时内截然不同的两种互动让世界一片哗然的同时,也让各大媒体疑惑了:这是在释放改善双方关系的信号呢,还是准备掀起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呢?

到底,特朗普与普京2017年是“握手言和”还是“开启新一轮冷战”,目前还有待观察。

日本通过5.1万亿防卫预算意欲何为?

正当“安倍大选押错注,紧忙修补与特朗普关系”“天皇欲生前退位为安倍修宪铺路”等猜想在国际社会流传之际,日本政府2016年12月22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7年度预算案。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防卫预算再创新高,达到5.12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20亿元)。自2012年安倍晋三再次出任首相以来,日本防卫预算已经五连涨。

对于日本这份数额创新高的防卫预算案,媒体间有着不同的猜想。

有媒体认为,日本有意强化对中国的防范,可能重金投向钓鱼岛“防卫”。

也有媒体指出,日本政府担忧特朗普上台后改变华府重返亚洲的政策,所以增加军费预算,提升自卫队作战能力,减少对美军的依赖。

更有媒体表示,安倍扩大国防预算,渲染国内外威胁,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推动国内对其修宪的支持。

欧盟如何应对各种危机?

曾经,一提起欧洲,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安定繁荣”这个词。但是,接连的恐袭、持续不断的债务危机以及潜在的脱欧暗流让大家觉得,欧洲现在麻烦很大,而且2017年似乎也是危机重重。

债务方面,单单搞掂希腊和意大利已经让欧盟非常头痛,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债务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也不会有机会改善。

安保方面,各种各样的恐袭威胁让整个欧盟处于异常担忧之中。巴黎接连遭遇恐袭,让欧盟意识到,恐袭防不胜防,因为恐怖主义思想已经在欧洲部分地区有了生存的土壤。

至于难民问题,几乎没有国家愿意主动接收,就此前接收最积极的德国近期也大吐苦水,表示自己不该接收难民。现在,欧盟内部因为难民一事已经冲突不断,2017年冲突估计也是有增无减。

正因为看到欧盟如此不济,包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早已萌生效仿英国脱欧的想法,而且据报道,越来越多的国家有意脱欧。

面对一大波危机,欧盟将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能不能够力挽狂澜呢?

英国到底能不能够成功脱欧?

估计没有人会想到,英国脱欧过程居然如此曲折,让人难以捉摸。

原本以为,脱欧公投,留欧派将胜出,结果脱欧派险胜;原本以为,脱欧公投后,英国将启动脱欧程序,结果英最高法院出来说,公投结果无法律效力,除非得到国会通过,所以暂时无法脱欧。

现在英国政府正申请上诉,要求驳回最高法院的判决。然而,分析人士称,英国的脱欧前景并不乐观,可能最终脱不了欧。

理由很简单,脱欧阻力重重。首先,最高法院已表明,不会改判了,上诉他们也不怕。这意味着,脱欧公投的结果最终将交由英国国会表决。鉴于目前英国国内反脱欧声音很大,能不能顺利批准脱欧不好说。

英国脱欧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欧盟潜在的脱欧暗流。若然,脱欧成功,欧盟内部不少的国家或将受到鼓舞,掀起各种脱欧公投。

默克尔能否成功四连任?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欧洲较强势的领导人,也是各种棘手政策的强力推手,同时也是欧盟当中为数不多敢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人。

就是这么一位广受认可、已经三任总理的领导人,却在2016年遭遇了执政危机。因为接收了太多的难民,她的支持率跌至生涯最低,让外界纷纷担忧她有可能不能再当总理了。

之所以外界担忧,主要是因为默克尔能否留任将直接决定欧盟未来的政策走向,一旦她不在任了,欧盟将来政策或将有很大的改变。

德国《斯图加特日报》曾表示,欧盟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位女性能否“走到一起”。这两位女性一个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另一个是默克尔。

特雷莎·梅是铁了心要脱欧的,所以欧盟将来如何发展几乎全取决于默克尔一个人了。如果她2017年连任失败,估计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找一个像她一样的人领导欧盟了。

法国大选最终鹿死谁手?

大热门人选之一、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意外在初选就败北,法国前总理菲永出人意料地赢得初选,法国总统奥朗德让人意外地宣布不参加总统大选,种种意外显示,2017年的法国大选结果无法预测。

有消息指,法国总统的最后争夺战将在共和党候选人菲永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玛丽娜·勒庞之间进行。

公开资料显示,菲永和奥朗德一样属于左派,菲永上台后的话很可能将延续奥朗德的执政路线。

而玛丽娜·勒庞被称为法国版“特朗普”,一旦她赢得大选,将意味着法国2017年将变天,左派下台,改由极右派执政,推行极右派政策,其中就包括“举行一场脱欧公投”。

所以这一场大选将直接决定法国在欧洲的命运。

韩国新总统将会是谁?

朴槿惠弹劾案通过后,谁将成为下一任韩国总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韩国专门机构“Realmetet”12月公开的民调显示,韩国下届总统选举热门人选文在寅、潘基文、李在明在支持率上呈三足鼎立之势。

其中,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文在寅以23.1%的支持度位居首位,潘基文以18.8%紧跟其后,李在明则排在第三。

re_537b16fde11f9

潘基文2016年12月31日将正式卸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

不过,有韩国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今后韩国政坛的混乱局面持续下去,民众要求稳定的心理会日益增强,届时潘基文可能再次受到关注。

所以,目前判断哪位是候选人最热门还为时过早。

叙利亚或有望彻底结束内战

2016年12月14日,叙利亚政府军攻下该国第二大城市阿勒颇。持续接近6年,造成至少400万叙利亚难民逃离该国,至少76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的叙利亚内战终于暂告一段落。

虽然内战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众多媒体看好,叙利亚内战在2017年将迎来最好的结束机会,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可能出现的态度转变。

以往奥巴马政府坚持要亲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所以带着北约在背后暗中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力量与政府军战斗。

但特朗普上台之后,极有可能不继续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力量。他说过,美国更大的问题是"伊斯兰国"(IS),而不是阿萨德政府。

从目前战况来看,政府军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一旦反政府武装力量失去了美国的支持,停战接受和谈恐怕只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美以关系或将“天翻地覆”

特朗普对于以色列的“好感”让人印象深刻。早在大选竞选之时,特朗普便直言会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当选后,他立即任命公开支持定居点建设的大卫·弗里德曼为驻以大使,同时还将亲以的格林布拉特拉入自己的外交智囊团中,加上特朗普的女婿杰瑞德的犹太人身份,都让以色列国内对于特朗普的到任充满期待。

 而奥巴马任期内以美关系僵冷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奥巴马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间的“冷战”,还是克里对于内塔尼亚胡的批评,都不断显示出美以关系的僵冷。

 因此,当特朗普遇到内塔尼亚胡,美以关系或将“天翻地覆”。

责任编辑:范天德(QN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