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2016-12-16

2016年终盘点:十大热得发烫的国际事件

2016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出人意料的 surprise 一浪接一浪,让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不由感叹:世界真奇妙!在这个社交媒体风行、信息爆炸的时代,哪些事件成功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十大最热门的话题?

第一位 | 巴西里约奥运会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XI Olympiad),又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opening ceremony

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 这是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这届奥运会口号是“一个新世界”,吉祥物为“维尼休斯”。中国以26金18银26铜排名本届奥运会奖牌榜第三名,前两位分别为美国和英国。

资料显示,里约奥运会是微博以及推特2016年度最热门话题的“双料冠军”。微博有关该话题的阅读量超过42亿,推特的阅读量更是天文数字。

之所以关注度空前之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奥运会的体坛巨星基本都是社交媒体用户,像林丹、孙杨、博尔特、菲尔普斯等明星随便发个微博、推文都能吸睛无数;第二,里约奥运会囧事多多、槽点满屏,不仅赛前准备、场地安保乌龙不断,还用错中国国旗,甚至连总统都没有,还禁止俄罗斯田径队参加比赛。

点评:一场纯粹的国际体育竞技盛事本应在“政治休战”的情况下进行,但却最终被迫在原巴西总统罗塞夫与国会争斗和俄罗斯与西方博弈的氛围下开展。

第二位 | 美国大选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美国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希拉里赢得总统选举,将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第58届美国总统选举,于2016年11月8日举行。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选举过程包括党内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各自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和当选总统就职。

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奥运会,全球最热门的事件十有八九都是美国大选,因为整个大选曲折离奇,风波不断,充满“惊喜”。

“惊喜”一:毫无政治经验的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当选美国总统。从宣布参选到胜出共和党初选再到赢得大选,纽约房地产大亨特朗普一路都不被看好,诸如《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这三个阶段的态度分别是“呵呵哒”、“不可能”和“噩梦来了”。这种传统知名媒体集体围攻一位总统候选人甚至侯任总统的情况几乎是前所未见。

“惊喜”二:联邦调查局(FBI)莫名其妙地出手。就在总统大选举行前几天,FBI突然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几天后又突然宣布“啥都查不到”,给人一种“逗你玩”,抢大选戏份、不明觉厉的感觉。网络上,大量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纷纷对比表示看不懂。

“惊喜”三:大选辩论原来可以这么玩!过往大选辩论倾向于陈述政治纲领,但特朗普与希拉里2016年却玩出了“极致”,将其演变成了三轮互揭对方伤疤的对骂大战,一度还出现诸如“送你进监狱”等言论,震惊了全球。

美国大选

10月1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左)和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辩论。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点评:假如美国大选是一部美剧,那么情节上绝对可以超越《纸牌屋》;假如它是一部电影,它绝对值回票价;假如它是一本书,它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沉闷。

第三位 | 英国脱欧公投

英国当地时间6月24日,纷纷扰扰的英国脱欧公投以赞成脱离欧盟而尘埃落定。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因此事辞去首相职务。随后,他还辞去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职务,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卡梅伦

公投前的几天卡梅伦似乎已经感到不妙。6月21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演讲后离开。记者韩岩摄

令人感到意外的,和之前民意调查和博彩公司的预计不同,脱欧的势头似乎远超预期。最后的结果显示,英国居然真的“脱欧”成功了!这一意料之外的结果震惊了整个世界,国际股市期市都纷纷出现暴跌。

6月24日上午英镑兑美元汇率跌幅超过10%,盘中英镑兑美元跌破1.35,最低至1.3459,这是198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跌。

事后,媒体纷纷将此次脱欧公投称为“黑色星期五”,并担忧起这次事件将引发英国战略地位将下降和欧洲战略大地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点评:一次公投、一次意料之外、一次英国首相辞职、一次英镑暴跌、一次海淘良机。

第四位 | 卡斯特罗逝世

11月25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享年90岁。

castro

菲德尔·卡斯特罗

2016年12月4日卡斯特罗的骨灰被安葬在圣伊菲赫尼亚公墓,这里也是古巴革命英雄何塞·马蒂安息的地方。

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逝世引起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这与其传奇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现任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的哥哥,亦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卡斯特罗曾躲过美国中情局无数次的暗杀行动,那么,这位古巴领导人究竟躲过多少次的暗杀行动呢?英国的一家媒体曾披露,卡斯特罗曾经躲过美国中情局638次的暗杀。其实,这638次暗杀中每一次使用的手段都不一样,也就是说,美国中情局使用了638种的暗杀方法暗杀过这位古巴领导人,但是每一都没有获得成功。

点评:世界上“命最硬”的人,其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第五位 | 中国杭州G20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首脑峰会。

对于这次G20,各方普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杭州峰会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杭州峰会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二十国集团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杭州峰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最为复杂、面临的挑战最为多元、各方期待都很高的一次会议。

 点评:杭州峰会成果数量多,份量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给世界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

第六位 | 土耳其军事政变

7月15日晚间,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企图发动军事政变的事件。

此次持续不到24小时的未遂政变造成至少265人死亡,其中包括161名平民与警察,104名叛变士兵,另有1440人受伤。

7月16日中午,土耳其军方宣布正式挫败政变企图。

埃尔多安在政变失败后,声称要让参与者付出“惨重的代价”,随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目前已有4.5万人受到到严惩,7543人已经因涉嫌参与未遂政变被拘留或逮捕,包括100名警察、6038名军人、755名法官和检察官以及650名平民。

2

土耳其民众7月16日晚在首都安卡拉等主要城市聚集,抗议7月15日晚突发的军事政变,呼吁和平与安宁。新华社发(穆斯塔法·卡亚摄)

另外,2700余名司法界人员、超过一万名财政部、内政部人员被停职等待审查。肃清运动甚至蔓延到教育领域,22000多名大学院长和教师受到牵连。目前清理运动仍在继续,波及范围还在扩展。

点评:一次失败的政变引发了一轮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政治“清洗”。

第七位 | 南海仲裁结果

7月12日,位于荷兰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在所谓的最终裁决中判菲律宾胜诉,并表示,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否定了中国主张的九段线。

02

军事摄影家、新华社高级记者查春明创作的大型摄影画册《西沙 西沙》

此举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并招致国际社会的严重吐槽。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这一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仲裁”,中国多次声明,不接受和不承认仲裁庭管辖和裁决。究其根本,南海仲裁案不过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闹剧,背后充斥着美国搅乱南海,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险恶用心。

点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所谓的南海冲裁结果只是一张废纸,扔到垃圾桶里妥妥的。

第八位 | 朴槿惠陷闺蜜门

 崔顺实门,又称“闺蜜门”是指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干政”事件。

2016年10月中旬,高永泰在接受韩国JTBC电视台访问时,曝出崔顺实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修改总统的讲稿。此后,韩国JTBC电视台顺势挖出总统闺蜜崔顺实修改讲稿的新闻。

朴槿惠

12月3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光化门广场,民众高举要求立即拘捕朴槿惠的标语。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2016年12月9日下午,韩国国会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投票表决。299人投票,同意234票。总统朴槿惠将被停止执行职务,由国务总理黄教安替代主政。弹劾案通过后,议案将交付宪法法院裁决。宪法法院最迟需在180天内做出裁决。若宪法法院裁决弹劾案成立,朴槿惠将被取消总统职务,此后60天内将举行新的总统大选。

点评:“闺蜜门”拉下了朴槿惠时代的幕布。

第九位 | 欧洲难民危机

由于西亚、北非等地区战乱国家大批难民试图经陆路、海路偷渡入境欧洲。如今,欧洲正遭遇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

难民

8月31日,难民在希腊和马其顿边境的艾杜迈尼检查站进入马其顿境内。艾杜迈尼几乎是亚非难民经由希腊前往马其顿的唯一“合法”口岸。难民从这里进入马其顿不需要什么证件,边界两侧的军警主要是维持秩序。新华社记者刘咏秋摄

一方面,中东和北非的战乱在2016年并没有什么停下来的势头,就连本应可以停战的叙利亚内战都因为美俄的明争暗斗而被迫持续打下去。

另一方面,由于接连遭遇债务危机、恐袭危机以及英国脱欧危机等各种坏事,欧洲在难民问题上的态度越来越分裂,越来越多国家倾向于关闭大门不让难民继续入境。就连曾经在2015年高调宣布将接受80万难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在2016年9月承认,之前难民政策实在有误。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默克尔态度的转变证明她原来的难民政策彻底难以为继,可以说是面对残酷的现实铁娘子也不得不低头,也证明欧洲已经没有实力来捍卫它的价值观了。

点评:欧洲自身麻烦不断,在难民问题上更是进退两难。打开大门不行,关闭大门恐怕也挡不住难民涌入。一个字,愁!

第十位 | 联合国秘书长竞聘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联合国官方微博以“就在今晚!史上第一次,你将和全球公民一同面试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为题,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目光。

联合国公开下任秘书长选举过程,可谓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在此之前,这一事项一直都是秘密进行,从未对外公布。

除了由闭门选举转变到公开选举,这一次秘书长遴选另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参与角逐的8位候选人几乎都是政治明星,而且人员组成为四男四女,让整个选举既有龙争虎斗的火药味,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势,看点多多。

在这场被誉为“全球最顶级面试”的选举中,候选人分别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建国元勋之一蒂尓克、前摩尔多瓦共和国第一副总理及外交部长盖尔曼、前葡萄牙总理东尼奥·古特雷斯、现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下图第一排从左到右四位)、前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前马其顿共和国外交部长克里姆、现任克罗地亚共和国外交部长及副总理皮习克以及前黑山共和国(原隶属南斯拉夫)副总理卢克希奇(下图第二排从左到右四位)

01

候选人照片

尽管选举过程中,一度盛传有可能诞生首位联合国女秘书长,但最终的结果还是男性选手略胜一筹,笑到了最后。

据悉,大热门东尼奥·古特雷斯成功当选新一任秘书长,并在12月12日宣誓就任。他将从2017年1月1日起行使联合国秘书长职权,任期至2021年12月31日。

点评:一场全球政治精英的超级博弈,一次男性与女性在世界舞台上的斗智斗勇的对决,一场世界大国的幕后较量。

责任编辑:范天德(QN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