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英国政府公布了耗时七年完成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这份长达260万字的调查报告证实,2003年3月美英等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发动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东“潘多拉的魔盒”由此而打开。
7月6日,英国政府公布了耗时七年完成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这份长达260万字的调查报告证实,2003年3月美英等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发动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东“潘多拉的魔盒”由此而打开。
萨达姆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假的!
战争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假的!
伊拉克存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假的!
伊拉克无视联合国决议,拒绝销毁武器?假的!
布莱尔称无法预料伊拉克战后的状况?假的!
调查报告披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2002年7月,其时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工作远未结束,美英就已经决定军事进攻伊拉克了。
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给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密信中指出,“除掉萨达姆是正确之举,因为他是潜在的威胁———他的消失将解放整个地区。”同时,布莱尔告诉布什,目前动手时机尚不成熟,因为“现阶段我不能保证议会、工党、公众、甚至一些内阁成员会支持这一行动。”
但布莱尔有解决办法。“如果我们找到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他在密信中写道,“加上萨达姆希望获得核武器的企图,加上他与基地组织的联系———这点看来有可能,这样就会有巨大的说服力。当然,还得加上他那令人厌恶的统治方式。”在这里,对伊动武“巨大的说服力”来自四条理由,但是除了萨达姆统治令人厌恶之外,其余三条还没有真凭实据。但这并不妨碍此后美国人拿着一袋疑似洗衣粉的物质来到联合国,“证明”找到了伊拉克化学武器,随后让导弹在巴格达夜空炸响,最终让萨达姆身首异处。
7月6日,英国政府公布了耗时七年完成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全世界再次被提醒,当年发动这场战争的小布什与布莱尔,其实都撒了谎,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这场战争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带来宗派主义、恐怖主义和暴力,没有人能把它们再放回去。英美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误改变了整个中东局势,也为之后的“阿拉伯之春”埋下伏笔。
13年前,布莱尔称“不进攻萨达姆就无法消灭流氓国家”,调查报告显示美英的入侵行动就是为了推翻萨达姆的统治。然后呢?如今,“流氓国家”已由ISIS创建,成为特朗普口中的的“培养恐怖分子的哈佛”。伊拉克并没有实现民主、和平和繁荣,英美扶持的巴格达当局则成为世界上最腐败国家之一,普通人大多贫困潦倒,城市里停电停水是家常便饭,这是决策者当初要创建的“美好新世界”吗?残酷的现实甚至让部分伊拉克人开始怀念“绝不是一个什么好人”的萨达姆。
“腐败、内斗、屠杀、劫掠……无休无止。一年又一年,事态变得越来越糟。萨达姆只是杀人,这跟现政府完全不同。萨达姆虽然走了,但坐在他位置上的是1000个萨达姆。”58岁的哈希姆说。13年前,美军地面部队打到巴格达郊区,萨达姆政权倒台在即,就是他抡起大锤砸向萨达姆雕像。而如今的哈希姆早已离开巴格达,他的新家在黎巴嫩贝鲁特,与其他100万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难民生活在一起,这起码能让他的家人更安全。就在上周六,哈希姆曾经的家、巴格达卡拉达区一间大商场遭“伊斯兰国”袭击,250名正为庆祝开斋节购物的伊拉克人被炸死。
“小布什和布莱尔是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们毁了伊拉克,把我们带回原点,带回中世纪甚至更久以前”,哈希姆说,“如果我是名罪犯,我要亲手杀了他们。”
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已有13年时间,英国这份迟来的调查报告不仅是要澄清战争真相,给英国民众一个交代。英国刚刚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让英国从与欧洲大陆各国的纠纷中脱离出来,此次检讨伊拉克战争,实际上是英国对二战后建立起的英美特殊关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这种关系进行反思。
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是欧洲各国中最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的国家,而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则不愿配合美国出兵。德法两国思想界更是在哈贝马斯和德里达的带动下,发起了一场“核心欧洲”大讨论,强调欧洲应重拾欧洲的价值观,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正是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和德国、法国在外交政策上开始背道而驰,与此同时,英国民众大都反对卷入这次战争,也让英国社会开始对一味跟随美国的政策产生了质疑。英国此番公布伊战调查报告,正是为了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卷入悲剧。
而13年前做出参战决定的布莱尔却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做出进攻伊拉克的决定是他10年首相任期内“最痛苦和最艰难”的决定。他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希望未来的领导人能从这样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然而他并没忘记为自己辩护:“如果我再次处于同一位置,获得同样信息,我会做出同样决定,因为那时我的决定显然正确。”
调查报告指出,在发动伊战的8个月前,有关英国是否参战的问题还未经过内阁和议会讨论批准,布莱尔已在一份备忘录中告诉美国总统小布什:“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说明,英国政府的眼中,看到的只有政治利益,为了政治利益就可以罔顾一切。但是14年后迟迟而来的调查报告,让追随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布莱尔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此时小布什正在大西洋另一端骑山地车庆祝生日,表示“还没有机会阅读”这份报告。
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太阳报》在社论写道:“为了不让自己精神错乱,他(布莱尔)还是得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因为他加入乔治·布什攻击伊拉克的行动,而更好和更安全。这是巨大的幻觉。”
英国媒体不留情面地重批这位前工党首相。布莱尔曾三度任首相,但在2007年因伊拉克政局混乱陷入教派暴力冲突而下台,名誉扫地。
英国《卫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这个报告揭示了“一个国家被毁坏,一国民众的信任被打碎,一个政府的信誉被丢弃的原因”。文章称,伊拉克战争爆发已有13年,就像上周在巴格达发生的惨重爆炸案所显示的,伊拉克人民的困境仍没有结束。这场战争造成数十万伊拉克民众丧生,数百万儿童、妇女、老人颠沛流离,国家千疮百孔。
德国电信政治网6日感慨,这份报告来得太晚了。英美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误改变了整个中东局势,也为之后的“阿拉伯之春”埋下伏笔。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国际法。这场战争也祸及欧洲,100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涌入欧洲,给欧洲多国带来很大压力。此外,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先后发生了严重的恐怖袭击,这完全是伊拉克战争造成的恶果。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本身就是错误的,理由是莫须有的,伊拉克战争的善后工作更是失败的,尤其是未能有效地预判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的权力真空导致伊拉克持续的混乱。
阿拉伯国家媒体的反应可以用“愤怒”来形容。伊拉克媒体人扎耶德·桑基利说:“如果没有英美的入侵,一个安全的伊拉克还会存在,数百万无辜的平民也不会丧生。”
南非珍吉尔电影公司导演马奴·拉皮耶尔告诉记者,避免战争对人类的伤害应是每个人的职责。伊拉克战争本不应该发生,美国与英国执意破坏国际秩序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是毫无道理的。美英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只是为了铲除萨达姆政权并满足其政治、经济利益需要。
科威特“明日”电视台说:“数千万伊拉克人在等待公正,然而没有一部法律能够挽回那些死难者的生命。”
阿联酋《海湾报》认为,比反思伊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尽早结束中东地区的动荡,阻止地区危机进一步蔓延。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伊战打响六天之后,布莱尔兴奋地致信布什:“眼下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此刻您可以对下一代国际政治进行定义———对真正的后冷战世界秩序进行定义。我们雄心宏大,我们将制定全球议事日程,就此我们将把世界联成一体,而非让其演变成为互相竞争的数个力量中心。”
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实现“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这个梦想,这个单极世界计划用一代人的时间建成。所谓“阿拉伯之春”其实与这一目标密切相关。当阿拉伯“独裁者”纷纷倒台之时,西方舆论兴奋莫名,什么“第三次民主浪潮”、“阿拉伯世界的1989年”、“埃及民众在解放广场挥舞欧盟旗帜只是时间问题”纷纷出笼,似乎一夜之间阿拉伯世界成了当年东欧。
让美国始料未及的是,产生“涟漪效应”的不是“民主运动”而是流血冲突,一如当年巴格达迎接美军的不是鲜花的海洋,而是连绵的炸弹。伊拉克的连年动荡、“伊斯兰国”的崛起以及中东乱局都和当年的伊战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盲目跟从美国,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给英国带来了沉痛的代价和惨痛的教训——2005年伦敦恐怖爆炸案伤亡惨重。而自发动反恐战争以来,伊拉克超过10万无辜平民被杀害,数十万人受伤,经济被摧毁,教派内战席卷全国。战争还让数百万伊拉克人沦为难民,数千名美军和联军士兵死伤,包括英军。
美媒分析称,这场战争的唯一赢家是那些“对美国充满仇恨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暴力极端分子”。
报告发布后,多国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英美两国在中东地区制造混乱,应当被继续调查和追责。
埃及安全与战略问题专家、前埃军将领塔拉特·穆萨拉姆认为,尽管伊战报告已经公布,伊拉克也很难在国际法庭发起针对布莱尔的起诉,不过伊拉克可以要求英国政府赔偿损失。
埃及议会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穆罕默德·乌拉比说:“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不是错误,而是罪行。”伊战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和英国早有摧毁伊拉克的意图。
苏丹喀土穆大学政治学教授哈桑·萨乌拉认为,罪责在于整个英国和英国政府,而不是单单针对前首相布莱尔。他推断,该报告还将会对英国乃至美国政府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报告公布之后,相关机构应该立即组成调查委员会,继续查清事实真相”。
历史的审判或许终将落到战争贩子的头上,因伊拉克战争死伤残疾的士兵和士兵家属或许会迎来正义。但一个个在伊拉克消逝的生命,谁来负责?
责任编辑:扆妍妍(QN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