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法核技术"消极指导":一点点透露 让他们痴迷地流口水

2016-03-31 16:04 《青年参考》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美国对法核技术"消极指导":一点点透露 让他们痴迷地流口水

二战后,鉴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明显的独立倾向,美国曾对其研制核武器的计划保持高度警觉,并想方设法加以限制。然而,美国国家档案馆新近解密的一份1973年的备忘录显示,从尼克松开始,执掌华盛顿的历届政府对此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明显改变,多次对法国核计划实施秘密援助。这种“大转身”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

对法国核计划警惕中立

二战期间,当法国被纳粹德国侵占后,包括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大女儿伊伦·居里的丈夫)在内的数名法国科学家参与了同盟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可战争甫一结束,华盛顿就抛出了《原子能发展和管制法》,严禁将涉核情报传递给其他任何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法国也启动了本国的核计划,并于1948年12月建立了西欧大陆第一座核反应堆。

虽然英国当时也在搞核武器,但在白宫看来,法国人的核计划更值得关注,这种关注甚至含有某种敌意。究其原因,首先,美国对法国信不过——当时已晋身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首任高级专员的约里奥·居里是法国共产党政治局成员,这不能不让美方担心,如果对法国的核计划给予支持,苏联迟早会获得相关技术。再者,二战时,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就已经显示出独立于美国的倾向,虽然戴高乐已经于1946年去职,法国随后也成为美国的“小伙伴”,但这并不能保证它研制出原子弹后,仍愿意在国际事务上听美国说三道四。

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法国的核计划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试想一下,如果法国有了原子弹,联邦德国还能安之若素吗?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看法就很典型:如果法国制造核武器,西德肯定会效仿,之后苏联就会向中国、捷克和东德提供核援助,以色列、埃及继而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核武器……这样一来,将“急剧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而且“非常有可能把美国和苏联卷入”,从而引发不可预料的灾难。

基于种种考虑,1951年初,华盛顿对法国的核计划采取了“维持现状,保持‘警惕中立’”的政策。

总统与国务卿闹起分裂

艾森豪威尔主政时期,美国还比较顾及北约团结的“大局”,虽然曾在1957年劝说过法国放弃浓缩铀方案,但至少在公开场合,华盛顿并没有指责过法国的核计划。当然,其中也包含避免刺激法国公众,防止引爆其反美情绪的考虑。

到了这个时候,核武器已非独得之秘,因为苏联和英国已经先后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1957年8月21日,苏联还试射了射程达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

在新形势下,美国国会于1958年7月2日通过了《原子能发展和管制法修正案》,允许同他国交换用于工业目的的核信息,前提是他国必须在研制核武器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法国由于未能满足后一个条件,仍然被拒之门外。

此时,美国政府内部就是否援助法国出现了分歧:1958年4月1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公然声称,随便与盟友分享核信息的做法是“愚不可及的”。22天之后,艾森豪威尔却表示,除了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应该被准许分享美国的核机密。

事实证明,总统的态度并未起到建设性作用。1959年6月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文件,表示“不鼓励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持强硬态度的多数派甚至主张把“不鼓励”一词改为“阻止或延缓”,只是在艾森豪威尔及其他少数派的坚持下才作罢。

艾森豪威尔的个人倾向,没能给美法核合作带来任何进展。甚至在法国于1960年成功造出原子弹后,华盛顿仍不承认它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不鼓励”法国核计划的立场雷打不动。

“公开反对,明确限制”

如果说在整个50年代,美国对法国研制核武器的态度尚属“半遮半露”的话,那么当肯尼迪1961年1月宣誓就任第35任美国总统后,华盛顿便迅速扯下了原本还能给巴黎一丝幻想的“面纱”,露出了“公开反对,明确限制”法国核计划的面目。

1961年4月20日,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在一份关于北约的文件中建议:“美国不应帮法国获取核能力。”次日,肯尼迪便在上面签了字。随着“不援助”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弹道导弹及其他有助于加强法国核力量的手段,肯尼迪于次年宣称,“我们不赞成建立各个国家的威慑力量……首先是法国,然后是另一个国家,接着又是一个,直到连续不断……”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继任的林登·约翰逊也忠实地继承了这项政策。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  作者:章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