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的到来,也部分地改变了一些英国人对中国人的陈腐观点(拖个辫子、抽大烟)。当中国代表团抵达皇家海军枪炮学校不久,多次到过中国的海军中校副校长说:“我所见到的中国人都很孱弱瘦小,怎么你们都这么高大精神?”
英国人素以绅士自居,绅士派头十足,平素不太爱讲话,不认识的人,极少主动地向人打招呼(与美国人迥然不同),但是,中国代表们经常遇到一些素昧平生的绅士,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或举手致意,作一个“V”的手势,喊一声“China”,尤其是英国老太太特别善良。
有些衣冠楚楚的绅士,通常戴个礼帽、手持文明棍或雨伞,遇到中国代表时,很庄重、礼貌地先问一声:“对不起!我可以随便问一句吗?你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得知他们是中国人时,他们都高兴地紧握中国代表的手,祝贺两国的胜利!
游行前夕,英王乔治六世,在其母后玛格里特王太后和伊丽莎白王后,以及二位公主伊丽莎白(即现在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玛格里特的陪同下,乘坐两辆维多利亚时代的敞篷车,来到各国营帐巡视,经过中国营帐时,中国代表列队向他(她)们敬礼,他(她)们频频也向中国代表挥手致意(英王站立答礼,其他人正襟危坐)。
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二次大战中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丘吉尔老先生,时已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在英王巡视的第二天,专程来看望各国代表,给中国代表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中国代表们在营帐前,列队欢迎他,向他致敬,并接受他的检阅,他缓步地在每个代表面前经过,不时停步与代表们作简单询问与攀谈,对中国人民在击败日本侵略者中所表现出的伟大气概,他备加赞扬。在临别前,他对大家说:“我衷心地赞赏大战期间,伟大的中国人民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丘吉尔先生连用了两个“伟大”称颂中国人民。他离开中国代表团时,“V”手势一直高举着。
6月8日,晴空万里,大游行按计划如期举行。
检阅台设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旁搭有观礼台,均离游行队伍约10米。
站在检阅台上的有身着海军特级上将服的英王乔治六世(英国是海军国家,每逢重大节日,英王均着海军服)、王太后、王后、两位公主及其他皇室成员,站在观礼台上的有工党领袖、首相艾德礼先生,内阁全体阁员、国会两院议长以及丘吉尔老先生,和战时名将蒙哥马利元帅以及蒙巴顿海军上将。
当时,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与法国流亡政府“自由法国”首脑戴高乐将军,以及中国的桂永清将军全都站在观礼台上。
8时整,一声令下,队伍由海德公园东端出发,美国居首,中国居次,法国第三,其它中小各国按英文字母顺序跟随于后,东道国英国殿后。
长长的队列,沿着伦敦主要街道行进,经过英王的白金汉宫、议会大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特拉法加广场(这里高高地矗立着英国人民百多年来最尊敬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纳尔逊1805年率军击败拿破仑的海上入侵,拯救了英国),以及繁华闹市区皮卡迪利转盘,最后,经过著名的大理石拱门,由海德公园的西端回到营地。
中国代表团,在领队及掌旗官的引导下,8人一个排面,共9个排面,组成一个小方阵,身着海军呢军服,帽上有金绣“中国海军”字样。大家都怀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以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重托,飒爽英姿、大无畏地荷枪前进,精神确实很饱满,步伐也极整齐。
不难想象,沿途受到英国人民长时间热烈的鼓掌欢迎与挥手致意,两旁不时传来阵阵“中国万岁”的欢呼声,马路两旁楼上的姑娘们,边喊“China”,边向中国代表抛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沿途男女都高举“V”手势。
大游行历时4个小时,中午回到海德公园营地休息。
在游行前后的一些日子里,英国各大报纸如《泰晤士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等,对中国代表团的活动,都作了醒目的报导。
6月8日下午,英国广播公司通知,要对中国代表采访,高光祚、伍耀洲和曾扬盛代表72名战友前往。其中高光祚用英语说了以下的话:“中国可以被侵略,但是,中国人却永远不能被征服!”谈话录音被英国广播公司向全世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