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本高唱的要把亚洲人民从西方帝国主义的控制下解放出来的泛亚洲主义论调说到底是为壮大日本强权装点门面而已。日本在外交上从来不把自己认同于亚洲利益。一份日本官员私下写的报告坦陈:“新的经济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由日本永远统治亚洲其它国家和人民。”对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一直较有研究的内华达州立大学教授伊托认为,日本对东南亚向来就不抱有好感,个中原因在于,“自明治维新以降,日本以‘脱亚入欧’为口号进行的西方化在日本人脑海中形成了对其东南亚邻邦的优越感和傲慢”。
更重要的是,占领者先进的近代化经验终究掩饰不住自己对被占领者残忍的暴行。1942年,为打通一条贯穿东南亚的给养供应线,日军役使6万多盟军战俘和20多万亚洲劳工,用一年多时间修建了一条从泰国通往缅甸的铁路,先后有1.6万战俘和近10万劳工为此献出生命。日本对东南亚进行的侵略战争所造成的罪行罄竹难书,并在亚洲各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最终遭受了可耻的失败。尽管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在客观上使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海洋亚洲”殖民秩序解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南亚民族主义在战后的勃兴。但这与一些史家所强调的“幻觉的亚洲共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殖和民族主义的斗争,说到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事。 (黄毅、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