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老态龙钟,在当时的传媒界已经算不上秘密。《纽约时报》在1954年4月的报道中写道:“当他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时,人们知道,1940年的丘吉尔只剩下一个影子了。”1955年,年过80的丘吉尔终于辞去首相职务,回到私人庄园养老。威尔森写道:“虽然庄园里终日宾客如云,但丘吉尔每天只有几个小时是头脑清醒的。他每日昏昏欲睡,只等着开饭和他的白兰地。”之后的日子里,丘吉尔的病情间或发作,直到1965年离开人世。
1966年,即丘吉尔去世仅一年,威尔森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并随即在英国引发争议。首先发难的是英国医学界。他们认为威尔森透露自己病人的隐私,违反了从业者的道德守则。当时的英国医学界有不少人要求英国医学协会开除威尔森。
威尔森的回忆录还令丘吉尔的家人和丘吉尔最亲近的随从感到愤怒,甚至丘吉尔在二战和第二个任期内的密友们也被激怒,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宽恕的背弃保密责任的行为。很快,数名作家针对威尔森书中的一些细节描述展开攻击,比如书中对丘吉尔的功绩、政治敏锐度以及人际关系的评价。他们认为这种反击是必要的,因为威尔森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他的专业范围。
不过,法国记者皮埃尔·阿考斯和瑞士医学博士皮埃尔·朗契尼克在《病夫治国》一书中称,渐渐地,一些批评者改变了批评焦点,某些人对病夫被置于领导国事的岗位上感到吃惊。最后的情形是,威尔森受到批评不是因为他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而是因为他向全国隐瞒了丘吉尔可悲的身体状况。《病夫治国》一书称,从回忆录内容看,威尔森几乎是毫无顾虑地为了他病人的利益而牺牲了英国的利益。1940年5月24日,英国的战时内阁指派他去照管首相的健康,他是从政府而非丘吉尔手中接受了委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反驳40年来的批评和指责,威尔森的儿子莫兰勋爵在2002年和2006年出版了修订后的他父亲的两本回忆录。他希望让那些争议随风而逝,他认为这些日记应该被视作可靠的资料,无论是用于理解他的父亲,还是研究那位病人———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