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首席大盗为何"退隐江湖":因对抗前雇主成阶下囚

2016-02-01 14:20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情局首席大盗为何"退隐江湖":因对抗前雇主成阶下囚

攻破密码箱主要靠手

从一名“菜鸟”到中情局首席开锁专家,道格拉斯·格罗特在8年间策划、参与过60次任务,足迹遍及欧洲、非洲、南美和中东,多次获得中情局嘉奖。据说,他每出一次高危任务就能获得5000美元补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不算个小数目。

至于他的工作细节,到现在还属于国家机密。在好莱坞影片中,大盗们往往将耳朵紧贴保险箱,倾听锁栓的响动,格罗特却对这种文艺描写不屑一顾。“关键在你的手指,”他解释道,“密码锁有三到四个转轮……每转动一下,就会有感觉,转盘上有额外的张力。然后,每次操作一个转轮,直至里面的杠杆落到适当位置,箱子很容易就开了。”

格罗特从未提及自己的“受害者”包括哪些国家。不过,据其他特工回忆,1989年的一次任务最为非凡:到东德驻尼泊尔使馆窃取编码机。当时,中情局和其他国家安全机构收集了30多年的东德加密信函,但苦于找不到破译的头绪;如果能弄到编码机予以破解,这些信函无异于“金山”,而且还可能顺带发掘出苏联和华约国家间的重要情报。

为此,中情局加德满都站特地导演了一出戏:邀请各国外交官外出聚会,地点距首都一个多小时车程。中情局料定:爱面子的东德人肯定会倾巢出动,行动小组即可趁虚而入

格罗特与手下扮成游客,提前两天抵达加德满都。行动那天,他们获悉东德外交官们果然中了“调虎离山计”,便戴上特制的乳胶面具,变装成皮肤黝黑、头发黑亮的尼泊尔工人,大摇大摆地晃进了使馆。格罗特迅速撬开前门,再剪断挂锁进入警戒区。来到密码室,考虑到东西太多来不及仔细翻找,他们索性将保险柜整个搬下楼,塞进等候的面包车扬长而去。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  作者:史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