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有信仰的
从这两位西方人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一些别有趣味的内容。首先,这两人都认为中国人没有上帝的观念,这可能代表了绝大多数西方人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的看法。其次,施密特眼中的孔子类似于苏格拉底,是一位理性主义者,相信人是可以教育的。如果说到这两人的不同之处,施密特认为, “苏格拉底作为人也许比孔子谦虚,而孔子则有意识地利用了自己的威信。”(《与中国为邻》第216 页)
尽管,施密特欣赏孔子——中国人的先圣,但他未必真正懂得孔子,就像今天的中国人都对学习传统文化充满极大热情,但未必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这里,必须提到“信仰”的问题。
简单来说,“信仰”首先要解决人的有限性的问题。你相信,还是不相信:有一个超越人类的更高的意志存在?如果选择相信,那么就承认了人的有限性,人就有了敬畏之心,就不至于胆大妄为,自以为是,无法无天。那么,这个超越人类的更高的意志存在是什么呢?中国古人称之为“天”“上天”“上苍”“老天爷”,也曾称之为“上帝”,只不过不是被西方人格化的神。中国古人的文献对这个超越人类的更高的意志的表达随处可见,比如,“天,至高无上。”(许慎《说文》)“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列传》)
“信仰”其次要解决人的无限性的问题。当人承认人的智力的有限性,面对上天臣服,并相信天良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让天心指引人心,那么一个平凡的人会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许慎《说文》)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阮籍《大人先生传》)
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有限性和无限性并不对立,是可以统合的。每个生命既是那么的高贵(“天道下济而放光明。”《易经》),又是如此的卑微(“ 地道卑而上行。”《易经》)。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走宗教信仰的路,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信仰—— 这是在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必须要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
承认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遇见真正的孔子。他是中国人伟大的先知之一。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有信仰和伏羲、尧、舜等先知,孔子的伟大在于他通过自己贫贱的出身和奔波劳碌、诲人不倦的一生启示中国人,每个人都可以像他一样,成为一个配天应地的大人。
用西方的宗教和哲学来衡量中国文化,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五四”之后,我们片面地学习西方,用西方的世俗教育和实用哲学来替代中国人的生命之学,切断了天人关系,否定了中国人的信仰,所以我们无法见到孔子的真面目,也无法见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这里,没有任何责怪和轻视施密特先生的意思,我们试图透过施密特的视角,或许能帮助我们跳脱百年来的迷思,不再被西方的价值观念所束缚,重新确立中国人的文化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人是有信仰的,而不只是懂得饮食男女的经济动物,那么,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认为人类当中的每一份子都是上天的孩子(“天命之谓性。”《中庸》),天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做事别昧了良心,否则小心遭天谴。而多少受过高等教育的读书人怎么就忘了呢?我们受西方现代科学主义的影响,过于注重人类的理性,以为这个世界是人可以理解的,其实,如果我们怀着谦卑的心,在上天面前臣服,就能够接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个世界不是人用头脑可以理解的,它可以用我们的生命去感应,用生活去体证,却永远无法用人类的理性去证明。换句话说,无论你理解还是不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存在的,春华秋实,生生不息。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首提四个“观”,第一个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信号。正如施密特先生感受到的:“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执政以后,首先把儒家思想扫地出门。但在今天的中国,实际上与中国人密不可分的儒家思想正在回归。习近平主席对儒家思想的阐释,显示出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在中国这样规模的大国,国家的凝聚力至关重要。但寄希望于民族主义会反受其累,因为这很可能引发并非本意的危机甚至战争,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华文明更能提振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觉。”(施密特: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而写的书评)
第二,中国人的信仰除了确立了“天-人”关系(这一点与世界上所有正派宗教是相通的),还明确了“人-地”关系。这个“地”是对应 “天”而言的,是指我们身处的这个大自然。它是“天”的另一种呈现,是上天的身体。中国古人相信,我们从天而来,就生活在上天的身体里。有了这份相信,中国人就不会狂妄到去伤害自然、征服自然;有了这份相信,中国人就安然地活在现实世界当中,而不总想着生活在别处,对于有信仰的中国人来说,此案即彼岸。
中国古人与天地的和谐关系,是世界文明的典范,是值得当今人类重新效仿的。当我们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与天地万物原本一体,我们怎么会疯狂到想毁掉地球而逃到火星上去呢?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核技术专家都承认这一点,目前人类还无法有效地处理核废料的问题,只能找个荒凉的地方掩埋起来,留给后人——这种行为违背了中国人的信仰。真正的中国人,不会为了贪图当前的便利而不顾死后洪水滔天。
因此,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天地人”的生命图景。小孩子背诵的《三字经》里面写得很清楚:“三才者,天地人。”就这么简单。
冲出“历史三峡”
人有了信仰,生活就有了方向,精神就有了去处。几千年来,有了“天地人”生命信仰的中国人,其行动是从容而有力的——“象天法地”“顶天立地”“通天彻地”“配天应地做大人”。孔子为何伟大?因为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中庸》里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一个上通下达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中”人。中国人就是中和之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有了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前提,才有可能实践“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尽管,当前中国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情况特别复杂,任务特别艰巨,但我们有信心冲出200 年“历史三峡”的最后一段峡谷。正如施密特对已故的邓小平的评价:“他创造了中国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好的15年。很有可能,人们有朝一日回眸相望时,将不再把邓小平仅仅看作是最成功的共产党领袖,而是把他视为20 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他通过自己那种坚定不移、务实的贯彻力,使人类的五分之一人口与世界融为一体,并帮助中国人过上了持久富裕的日子。”中国人信仰的重新确立,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它势必帮这个世界的大忙。有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将力挽狂澜,不仅帮助当前人类从消费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迷途上回头,而且一定会成为调停和转化世界上不同宗教和种族冲突最主要的和平力量。
胡适的学生唐德刚先生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他称中国自1840年之后进入了200年的“历史三峡”,此前,中国的情况是千年不变;此后,是十年一变。的确,过去的170多年来,中国人饱受了种种苦难,而最大的精神苦痛是无家可归。可喜的是,中国大地上正在实现传统与现代化的和谐共存,那些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春节回到父母家过年。中国人就是这样,通过回到父母、回到父母的父母、回到一代代的祖先,从而回到了遥远的天际,那里是人类的源头,是全天下人共同的家。
祝福走在回家路上的中国人,祝福走在回家路上的人类!
(黄明雨,立品图书董事长、北京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创始人、辛庄师范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