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老兵忆来华抗战:中美人民一起工作

2016-01-13 14:25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飞虎队”老兵忆来华抗战:中美人民是一起工作

“飞虎队”成员遗孀

那一代不愧为

“最伟大的一代人”

凯瑟琳·史蒂文斯是“飞虎队”成员泰德·史蒂文斯的遗孀。泰德在二战期间随“飞虎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机场服役,担任陆军航空队的C-47运输机飞行员,战后曾担任临时参议员,并一直致力于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不是凯瑟琳第一次来中国,而1980年,她第一次来中国时,是和丈夫一起度蜜月。“那次也是我丈夫在1949年离开中国之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当时我们和邓小平见了面。这次我能再次回来和大家见面,感觉非常高兴。”

她说自己很想了解中国人民是怎么理解和铭记关于“飞虎队”的历史:“有一次我的丈夫接受采访时也被问到他是怎么看待过去那段历史的。他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是一个生在加州的人,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有一天成为飞行员,我这个梦想在二战期间终于实现了。当时我成为一名‘飞虎队’的队员,驾驶着C-47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人们把我们那个时代叫做‘最伟大的时代’。我们当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中国参加战斗。现在看来那是被人们遗忘的一场战争,我们当初的同事也不多了,能够回忆起当初那段黑暗历史的人也所剩不多了。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看一下,当时我们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气概,我觉得我们那一代的确不愧被称为‘最伟大的一代人’。”

“我丈夫后来在担任美国参议员期间为推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他这么做也是希望美国人不要忘记当初和中国的这段关系、这段历史,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他和来自夏威夷的参议员井上健一起在新奥尔良市建立的二战博物馆当中增设了一个专门讲述中印缅战区的展区,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搭建一座桥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永远牢记当时战争的惨烈。”

八路军日籍战士遗属

父亲曾深入日本军营劝降谈判

筒井健史1951年3月18日出生在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筒井健史介绍,其父筒井重雄1945年1月,在山东被八路军俘虏,后被送到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学习。在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参加了八路军,并加入日本人反战同盟。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但在华北地区的日军并没有完全放下武器。筒井作为八路军代表曾深入日本军营劝降、谈判。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筒井在9月成为中国人民空军的一员,被任命为航校飞行教官,亲手培养百余名飞行员。筒井健史表示,现在可以通过促进中日民间交流来推动中日友好。

法国友人之子

多年之后发现先父光荣事迹

让-路易·贝熙业的父亲民国初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在抗战期间,为抗日前线运送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赴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医治伤病、分文不取。

他说:“父亲非常热爱中国,在1937年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批目睹了日军入侵中国的外国人,也是非常积极地参与救治第一批病人的工作。去年习近平主席也说过,我的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中国的药品,把这些药品运往离北京40公里的他的诊所。父亲多次骑着自行车运输了一些珍贵药品、医疗设备等等,这些药品和设备一直运往八路军所在地。他也帮助一些中国的情报人员转移,也帮助转移了一些无线电的零件等等。直到去年习主席讲话之后,我父亲所经历的这些事才再一次跃入人们的眼帘。我父亲当时在北京的诊所以及他的居所也于最近在北京市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翻修,他所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中法双边关系的一座博物馆。父亲于1954年回到法国,与他同时前往法国的还有他的第二任夫人,也就是我的母亲吴似丹。她毕业于辅仁大学,是一名画家。我于1955年生于法国,在多年之后才发现先父当年所做出的光荣事迹。”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