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国际> 正文

马来西亚雨林里的“绿色脊梁”

2025-08-11 00:00 新华网

来源标题:马来西亚雨林里的“绿色脊梁”

新华社马来西亚加埔8月10日电 丝路走笔|马来西亚雨林里的“绿色脊梁”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毛鹏飞

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到雪兰莪州的加埔,虽然只有短短50分钟车程,湿热的气候和茂密的植物却让记者有一种从现代到过去、从工业文明到原生态丛林的穿越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中,一项规模庞大的跨国铁路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当地人来说,铁路竣工后,就像贯穿马来半岛的“脊梁”,而且这将是一条“绿色脊梁”。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马东铁)项目九分部营地就位于加埔。邻近巴生河流域,这里高耸繁茂的热带植被挡得住海风,却拦不住湿润空气持续涌入。

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或许让游客充满新鲜感,但给项目施工带来不少挑战。九分部主管施工技术的副经理高超告诉记者,靠近巴生河流域的路段沿线淤泥厚度可达40至50米,地面还有约4米深的流泥,几乎不具备承载力。在这里修铁路,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十足的耐心。

站在施工现场,记者观察着马中两国工人师傅们繁忙有序的劳作。铺设高强度土工布、机械填筑砂石材料、压路机碾压成形……放眼望去,一侧是紧密结实的施工平台,另一侧待施工区域仍是一片漆黑黏稠的泥沼。

对承建方中国交建的建设者来说,目标是通过绿色施工方法最大限度保持生态和水土,让当地人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留住清清河水、茂密森林。

绿色的信念藏在细节里。比如,施工方细心地在铁路两侧保留“植被通道”,让铁路分割开的生态片区重新连接起来,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当地生态圈的影响;铁路边坡绿化专门选取部分原生植物,不仅提高成活率,也保证生态可持续性。

同样关键的还有丛林里的沼泽。当地环境部门对沼泽周边水质保护提出较高要求。九分部环境官法里兹·菲克里每天在施工沿线巡查环保措施。他告诉记者,施工方设置了拦截与过滤设施,定期抽检周边水体水质,并制定了针对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机制。

为尽可能减少干扰生态系统,建设者们在施工区域外围设立排水沟、隔离池、沉降池等,保障自然水体不被污染。同时,边坡还专门设置遮拦网,保证频繁充裕的雨水不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法里兹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亲历项目选线规划、环保方案编订、绿色施工培训等,目睹了“绿色铁路”从蓝图到施工,再到部分路段成形的全过程。“‘绿色脊梁’这个比喻太贴切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发雨林中建设者的共鸣。他们开拓的这条“绿色铁路”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全周期。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遇到一位加埔本地居民。他坦率地说,铁路修建之初,人们心情有些矛盾,担心工程会让家门口的河流变浑、森林消失。如今,目睹了建设过程的居民安心了。“水清林密,一如往昔。我们期待‘绿色脊梁’建成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