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枪案凶手边开枪边骂人 或患精神疾病

2016-07-25 06:2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慕尼黑枪案凶手或患精神疾病

当地时间22日傍晚,德国慕尼黑发生枪击案,18岁的枪手枪杀9人、打伤20余人后饮弹自尽。警方23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枪手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对于大规模枪击事件有“特殊兴趣”。

德国总理默克尔23日发表讲话,谴责慕尼黑发生的枪击事件。她表示,鉴于这起事件和几天前在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市发生的砍人事件,德国安全部门将“竭尽一切可能”保证所有德国人的安全。

目击者说

枪手一袭黑衣 边开枪边骂人

卢安·泽奎里目睹了枪手的行凶过程。他看见枪手一身黑衣,脚穿靴子,背着背包,一边朝人群射击,一边“说着辱骂外国人的话”。

目击者佛朗哥·奥古斯蒂尼说,事发时,他和妻子、女儿就在购物中心里,他们躲了起来,逃过一劫。奥古斯蒂尼说:“我们身边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女人。我妻子手里正好有一瓶水。我们帮助她擦洗血迹。实在是太恐怖了,令人说不出话。”

一段视频显示,一名黑衣男子在购物中心里的停车场与路人对骂,有人用侮辱性语言称他外国人,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回应“我是德国人!”随后视频里传来枪声。警方正在调查这段视频。

枪击案发生于当地时间22日17时50分左右,嫌疑人先是在慕尼黑市北部奥林匹亚购物中心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内用手枪向人群开火,然后向购物中心内逃离的人群射击。嫌疑人随后饮弹自尽。警方在其身上发现一把格洛克17式半自动手枪和大约300发子弹。

凶手印象

虽然有点古怪 但他并不吓人

据调查,袭击者是一名拥有德国和伊朗双重国籍的18岁男子。在周围人眼中,这名高个子男子平时很安静,甚至有些腼腆。他虽然看起来有点古怪,但并没有暴力倾向。

德国警方没有公布袭击者全名,只简称他为“戴维·S”。他和父母住在慕尼黑一处绿化较好的社区,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家楼下咖啡馆的老板斯特凡·鲍曼斯说:“每次戴维经过咖啡馆,我都会看到他。他个头很高,大约有1.88米,是个非常腼腆的人。他好像不太爱体育锻炼,有点胖。”

根据鲍曼斯的说法,戴维是个“懒家伙”。他有一份派发免费报纸的工作,但他每次都不挨家挨户地分发,而是直接把报纸扔进附近的垃圾桶。

鲍曼斯同时表示,戴维虽然平时看起来有点紧张,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暴力倾向。他说:“他虽然看起来有些古怪,但并不吓人。”

另一名邻居接受德国当地一家电台采访时称,戴维是个“好人”。这名邻居说:“他是个非常好的少年,我真的说不出他哪里不好。”

枪支管控

非法武器泛滥 德官员吁控枪

《法兰克福汇报》今年1月报道,德国境内流通着2000万支非法武器。德国警方2015年官方报告显示,过去几年人们用枪比例下降。尽管如此,2015年,德国境内共发生57起枪杀案,比2014年的42起略有上升。

24日,一些德国高级官员表态,呼吁采取更严格的控枪措施。德国副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西格马·加布里尔在接受丰克媒体集团旗下报纸采访时说:“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继续限制并严格控制致命武器使用权。”

慕尼黑枪击案是西欧国家8天内发生的第三起针对平民的袭击事件。18日在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市,一名17岁阿富汗男子在火车上突然用斧头和刀具袭击乘客,造成十多名乘客受伤。14日法国国庆日当天发生在尼斯的卡车轧压恐袭也夺走84人生命。

(综合新华社电)

国际观察

枪击案加剧德国社会不安

恐怖主义威胁和难民危机是当前欧盟面临的两大挑战,作为欧盟领头羊的德国显然不可能置身事外。而恐怖主义与难民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是在德国社会引发争论的一个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德国社会安全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安全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慕尼黑枪击案不涉恐,但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已经成为影响德国国内安全的一个结构性因素。

作为北约成员国,德国正寻求扩大军事影响力。德国国防部日前正式发布十年来首部国防白皮书,重新定义德国安全利益,强调德国未来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国际军事事务中发挥更强领导作用,增加国防支出,并在北约框架下参与更多行动。

有分析指出,在北约行动中增加“存在感”可能令德国引火烧身并成为恐怖势力袭击的重要目标。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在于如何帮助难民融入德国社会,尤其是年轻难民。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和慕尼黑枪击案的袭击者均为不到20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具有易冲动、易被煽动、蛊惑等特点,这使得年轻难民的融入问题更加棘手。

有德国媒体针对维尔茨堡火车袭击案指出,一名17岁的难民在德国生活一年多时间,没有融入德国社会却被“伊斯兰国”洗脑,这值得深思。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