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眼中的中国:没有做不成朋友的道理(2)

2016-03-03 11:32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昂山素季眼中的中国:没有做不成朋友的道理

 【“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

在中缅经贸往来密切、合作意愿高涨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在缅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

当被问及民盟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和其他国家企业愿意到缅甸投资发展时,昂山素季回答说:“事实上,中国投资在缅甸要更加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民盟的政策,而是民众的接受程度。民众希望投资对国家有利,对经济有帮助。如果投资能够明显地表现出这些帮助,我们会欢迎这样的投资。”

“坦率地讲,不管中国的投资,还是哪国的投资,要在缅甸成功投资,最需要做的是取信于民。这种理解不断加深,合作关系就会更加友好,”昂山素季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先前也曾表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缅方开展合作,使有关项目促进缅甸的经济发展,造福中缅两国人民。

2012年,由中国企业投资的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开工后不久,当地少数村民开始表达不满。随后,在多种势力的介入下,抗议示威不断升级,造成项目无法正常施工。同年底,缅甸总统组成以昂山素季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开始对铜矿项目调查评估。委员会最终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应该在调整后继续实施。不少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昂山素季领导的调查委员会对项目作出客观评估,并提交公正报告,莱比塘铜矿项目有可能被搁置。

“作为邻国,不时会有点问题,但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只要相互尊重,相互珍视,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昂山素季说,“中国是大国,我们相信与中国交往,中国会大国大度。尽管缅甸是小国,但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相信为了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我们能够展开合作,一起努力。”

【“已不是独处自居的时代”】

就缅甸未来的对外政策,昂山素季有自己的思考。“缅甸独立之初,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对缅甸来说非常适合。我们认为,缅甸独立以来所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正确的。我相信,我们能够继续成功地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缅甸问题专家解读说,缅甸独立后的外交政策要点可以表述为:缅甸愿意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重视大国关系,优先睦邻关系。从本质上也可概括为中立和不结盟。换个角度看,缅甸善于搞大国平衡外交,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

记者注意到,自2010年11月第三次被当局解除软禁以来,昂山素季在多次回应媒体的涉华提问时,她的表态基本上都是正面和友好的。她关切缅甸的稳定,地区的稳定,认同稳定是发展的基石。

“当今世界,不用说邻国,世界那边发生的事情和问题,都会影响到这边来。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都不能说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各国相互关联。邻国之间,这种相互关联更加密切,”昂山素季说,“中国希望缅甸发展、稳定、和平,我们也一样,希望我们的周边国家、本地区国家能够稳定与和平。因为这些会影响到缅甸。”

“现在已不是独处自居的时代,也不是只考虑自己就可以的时代,”她说。

正因这一观点,昂山素季对“一带一路”的倡议表示赞赏。“小时候,我就听说过丝绸之路,很有艺术性,也很浪漫。我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取得有利各方的结果。”

字里行间,话里话外,昂山素季在采访中都表现出她对缅甸发展的务实渴望。缅甸问题专家认为,这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政治人物,虽然常常被打上崇尚西方民主价值观念的烙印,但她更深刻了解缅甸传统文化和政治现实。昂山素季已经由从政之初的理想主义者转变成比较务实的民族主义政治家。

责任编辑:扆妍妍(QN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