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36年――世界上唯一没有破获的劫机案

2016-02-25 13:34 人民网-环球人物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尘封36年――世界上唯一没有破获的劫机案

尘封51年、世界上唯一没有破获的劫机案有了新线索

“我是D.B.库珀的弟弟!”

纽约“夏洛克调查所”的侦探们经常接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比如一位老妇怀疑邻居企图用中子束射穿墙壁杀害她;比如一户人家的蜥蜴走失,希望寻求帮助……因此,当他们收到这样一封电子邮件时,并没有觉得奇怪:

“亲爱的好心人,我很想联系《西雅图未眠夜》的导演诺拉·埃夫伦,我认为她会对我想说的事情很感兴趣。您真诚的莱尔·克里斯蒂安森。”

对这种想和名人套近乎的人,调查所基本上不予理睬。但是没过几天,他们又收到了莱尔·克里斯蒂安森的第二封邮件:“我知道一个历史悬案的答案,在那起案件中没有人受到伤害,请你们考虑一下再与我联系。”

调查所老板斯基普·波蒂亚斯从中嗅到了一些异样,他和莱尔通了几封邮件,得知此人77岁,住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名叫莫里斯的小镇,是退休的邮局员工。莱尔道出了他想与诺拉导演联系的原因:“我认识发生在西雅图的一起超级悬案的作案者,这可以拍成另一部以西雅图为背景的影片……因为我就是D.B.库珀的弟弟!”

D.B.库珀!这个名字在刑侦界太有名了。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悬案嫌疑人之一,此案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没有破获的劫机案。

绅士背包里的炸弹

1971年11月24日,感恩节前夜。一名男子来到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机场,买了一张西北航空公司飞往西雅图的机票,航班号是305。他穿着一件深色雨衣,黑色西装,夹着一个公文包。据那趟航班当值的空姐回忆,此人嘴唇很薄,前额较宽,有些谢顶。他登记的名字是丹·库珀。他坐在最后一排座椅上,点上一支烟,要了一杯波旁威士忌和苏打水。起飞后不久,他就递给空姐佛罗伦斯·沙夫娜一张纸条。

23岁的沙夫娜是个性感可爱的姑娘,她已经对男乘客向自己献殷勤习以为常了。她看都没看就把纸条扔进口袋里。但那位男士执意让她看一看。“小姐,你最好看看那张纸条。我这儿有个炸弹。”她打量了一下那个男人,从眼神里她能看出他是认真的。

她打开纸条,上面写道:“我的公文包里有一个炸弹,我想让你坐在我身边。”沙夫娜照办了。男乘客拉开书包拉链,她看到了电线、电池和6根红色的管子。接着他提出了下一步要求:“今天下午5点前你们要给我准备好20万美元现金,把钱放在一个背包里;再给我准备两副前降落伞,两副后降落伞;着陆后飞机得重新加油。这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虽然突发事件的严重性让沙夫娜心惊肉跳,但让她感到更吃惊的却是自己没有丝毫恐惧。这名男子不像为了钱财铤而走险的亡命徒,也不是那些叫嚣着非要把飞机劫持到古巴的狂热分子,相反他更像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他拿出20美元为自己的酒水付账,并坚持让她把剩下的18美元留作小费。他似乎对整条航线也很了解,降落前他瞟了一眼窗外说:“下面就是塔科马机场了。”

飞机比原定时间晚了两个小时降落在西雅图的塔科马机场,因为联邦调查局要准备赎金,还要安排狙击手。西北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将20万美元和4个降落伞拿到飞机上。这些钱都是20美元面值的,共有9公斤重。与此同时,飞机也按库珀的要求加满了油。拿到钱后,库珀释放了36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然后命令机长重新起飞,目的地是墨西哥城。

库珀似乎对这种波音727十分熟悉。在空中,他给机长下达了十分专业的指令:飞行高度保持在10000英尺以下,襟翼保持15度角,这样可以充分控制飞机速度。他把钱袋绑在身上,身前和身后各背了一个降落伞包。当飞机飞到华盛顿州西南部上空时,他镇定地从机尾跳下,消失在茫茫的夜空里。

他像空气一样消失了

联邦调查局(FBI)很快在库珀跳伞的地区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搜索。

这里地形十分复杂,密布着高大的松树和云杉,峡谷中不仅有急流和瀑布,还有美洲狮和黑熊出没。FBI希望能找到降落伞的碎片、一具尸体或者哪怕一张20美元的钞票。一支专业搜索队甚至租了一艘潜水艇在附近的湖中寻找。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警方一无所获。与此同时,FBI总部也对丹·库珀这个名字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那是一个化名。一名记者在采访警察时将劫机犯的名字听成了“D.B.库珀”,由于他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各媒体纷纷转载,“D.B.库珀”这个名字也就以讹传讹流传了下来。当年12月8日,司法部长公布了那笔赎金的钞票序列号,希望公众发现后积极举报。

但D.B.库珀像空气一样消失了。

他留下的蛛丝马迹就是他懂得跳伞,甚至在恶劣的冻雨天气也能从容自如。这暗示着他也许参过军,没准儿还是个伞兵。他对飞机以及当地地形的熟悉程度也能帮警方缩小调查范围。再有就是他的性格。305航班上接触过他的人都称他是个“好人”,目睹了劫机经过的空姐也认为“整个过程中他一点儿也不粗鲁,显得既体贴又冷静”。在沙夫娜的描述下,联邦调查局绘制出D.B.库珀的一幅画像。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