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自传将解禁曾从纳粹“圣经”沦为卫生纸(3)

2016-01-14 14:13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希特勒自传将解禁曾从纳粹“圣经”沦为卫生纸

从纳粹“圣经”到卫生纸

如果说希特勒是失败的阴谋家,那么不得不承认,他是成功的作家。在纳粹的鼓吹与宣传下,《我的奋斗》成为第三帝国的畅销书,没有之一。从1925年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该书印刷超过1200万册。

最初,《我的奋斗》只是一套昂贵的书籍。首批1万套的售价高达12德国马克/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买一套书的钱可以买到32公斤面包,在今天,这笔钱相当于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054元)。

随着希特勒出任总理,成为第三帝国的独裁者,《我的奋斗》发行量更是一路激增,出版商不断发行新版本和特别版本。到了1936年,每对德国夫妇结婚时都会收到一本“领袖的著作”,作为国家赠礼。同年,该书被列为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物。希特勒的信徒们更是将这本书奉为“圣经”,在德国高官的家里,金箔版《我的奋斗》被摆放在显要位置。根据1945年的调查,约有1/5的德国人曾从头到尾读过它。

靠着这本书,希特勒名正言顺地成为千万富翁。在出版时,希特勒就和出版商谈妥,每售出一本书,他将获得售价10%的版税。也是因为这笔可观的收入,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希特勒的账户中依旧有1500万德国马克的存款。

然而,二战结束后,随着希特勒的死亡和纳粹势力的轰然坍塌,许多人将这本书烧毁或丢弃。有传闻称,在物资普遍缺乏的年代,该书经常被用作卫生纸。拥有该自传版权的巴伐利亚州政府一直反对这本书在德国再版。

但《我的奋斗》并未因此绝版,而是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这部舞台剧中,主角之一是患有视觉障碍的土耳其说唱歌手沃尔坎,剧中的他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我的奋斗》——从印度班加罗尔的书摊到国际南极中心的图书馆。沃尔坎发现这本书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巴伐利亚州的图书馆,还是伊斯坦布尔的跳蚤市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我的奋斗》几乎拥有世界范围内所有语言的译本。”豪格表示,自己排演的这部舞台剧可以在任何地方上演,因为到处都找得到这本书。

正如“德国之声”网站的报道所说,有关《我的奋斗》一书的禁令只限于德国境内,在互联网上一直存在着可以下载的电子版本;在印度,工商管理学教授将这本书作为现代管理的典范,推荐给商学院学生阅读;在日本,该书被制作成了漫画;在美国,出版商兰登书屋曾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这本自传的出版权;在以色列,希伯来语的版本正在被研究。

是学术著作还是“潘多拉的盒子”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如今《我的奋斗》深藏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图书馆的“有害图书专室”里。有专家组负责审查每一项阅读该书的申请,不让希特勒的崇拜者有机会接触这部“过于危险的书籍”。

但随着该书的解禁,《我的奋斗》很快就会进入公共领域。据法新社报道,2016年1月1日,慕尼黑现代历史研究所将出版注释版的《我的奋斗》。报道称,5名学者经过6年的研究后,已将800多页的原著“加入大量标注并放进当时的历史背景”,拓展为2000页的版本。

该研究团队的领头人克里斯蒂安·哈特曼告诉《纽约时报》,大量的标注将使希特勒的言论去神秘化和被解码,有效地厘清它们的历史背景,进而清除其蛊惑人心的魔力。这种回顾历史的阅读方式比一字不落的再版有意义得多。

对于该书的出版,“德国之声”网站吐槽道,注释版《我的奋斗》即将问世,若其中的歧视性内容和浮夸的风格不足以吸引眼球的话,59欧元(约合人民币400元)的定价更意味着它不会成为畅销书。冗长的书页中包含的3700个标注,可能只会引起学者和图书馆的兴趣。

尽管如此,作为《我的奋斗》解禁后最先出炉的版本,该书的即将问世还是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慕尼黑和巴伐利亚上城区的犹太文化社团主席夏洛特·克洛布劳赫指出,即使是注释版,也包含了原始的文本,因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本书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人们不知道读者看完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书中含有灭绝犹太人的思想,曾为大屠杀铺平道路。这太危险了。”

《我的奋斗:关于这部德国书的故事》一书的作者斯文·菲利克斯·克利尔霍夫认为,不让人们读到这本书,只会增加它的神秘色彩。“书中确实有一些内容对大众而言具有煽动性,但时代不同了,现代人的思想已经成熟了。重新翻阅这部尘封已久的书籍的时刻到了。”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