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拉紧中朝友谊的文化纽带——记中国艺术团访问朝鲜之行

2018-04-19 00:49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综述:拉紧中朝友谊的文化纽带——记中国艺术团访问朝鲜之行

新华社平壤4月18日电  综述:拉紧中朝友谊的文化纽带——记中国艺术团访问朝鲜之行

新华社记者李忠发 程大雨

4月的平壤,春风扑面、杏花飘香。13日至18日,中国艺术团访问朝鲜,参加第31届“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这是在中朝两党最高领导人北京会晤后,双方进行的一次重要文化交流活动,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访朝期间,中国艺术家们为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受到各界广泛热烈欢迎,为中朝人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传统友谊增添新的丰富内涵,为两国友好关系注入新的力量。

高规格接待,体现中朝传承友谊的共同意志

今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历史性会晤,达成重要共识。此次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为团长的中国艺术团一行200余人访问朝鲜,旨在通过文化交流,继续巩固传统友谊,助力发展两国关系。

朝方把中国艺术团定位为“四月之春”艺术节期间“最重要的代表团”,从各个方面均作出周到安排,给予热情接待。

金正恩亲自安排艺术团各项活动细节,多次和中国艺术团团长宋涛会面,并和夫人李雪主出席多场中方有关活动。其中包括举行盛大欢迎招待会,出席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17日晚,艺术节闭幕式后金正恩再次会见宋涛,并同李雪主为艺术团获奖代表举行庆祝晚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劳动党中央副委员长崔龙海、朴光浩、李洙墉、金英哲、崔辉和中央第一副部长金与正等悉数参加艺术团活动。

此外,朝方还特别安排平壤条件最好的主体音乐艺术发展馆剧场、东平壤大剧场作为艺术团演出场地,确保上演节目达到最佳呈现效果。

金正恩表示,我们将竭尽全力特别款待中国艺术使者,希望以此为契机,夯实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携手书写朝中友谊的新篇章。

宋涛表示,中国艺术团访问朝鲜,是落实两党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的重要活动。访问达到了推动两党交流合作、弘扬中朝友谊、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的目标。

高水平演出,展示中朝文化交流的广阔空间

此次访朝,中方派出由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国家话剧院等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为举行高质量演出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作品选择上,中国艺术团带来浪漫主义芭蕾舞代表作《吉赛尔》和中国芭蕾史上的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此外,在17日举行的“四月之春”艺术节闭幕式上,中国艺术家们受邀参加,压轴演出了芭蕾舞《天鹅湖》第二幕经典片段、《婚礼》大双人舞及歌曲联唱,不断掀起全场高潮。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中国艺术团副团长李群表示,此次大型中国艺术团访朝,是夯实两国民意基础的重要行动。演出以润物无声的艺术交流方式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形象,将成为两国人民的重要文化记忆。

一次次如雷掌声,一次次不舍谢幕,朝鲜观众对演出的热情回应,让艺术团每位成员印象深刻。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朝鲜观众的热情让她感到温暖。她说,这份热情让演员的表演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激情。“作为中朝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我们深感光荣,也期待尽微薄之力,把两国友谊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除参加艺术节活动外,中国艺术团还深入平壤文化机构,开展交流互动。在被誉为“朝鲜少年儿童成才的摇篮”的万景台学生少年宫,艺术团观摩了舞蹈、伽倻琴、手风琴、书法、刺绣等教学情况,并观看学生艺术表演。在金元均音乐大学,艺术团了解了“未来的朝鲜艺术家”的培养情况,并进行面对面互动。

高热度反响,凸显中朝民心相通的深厚根基

中国艺术团在平壤的演出活动,引发朝鲜各界强烈反响。各媒体予以深度关注,进行了全面报道。朝中社报道说,作为世界一流艺术团体,拥有近60年历史的中央芭蕾舞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艺术家们通过出色演出,体现了中国人民加强中朝文化交流、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强烈意愿。

《劳动新闻》刊文表示,朝鲜党和政府把中国艺术家们作为最亲近的朋友予以接待。中国艺术团访朝是展现两国友好关系继承传统、巩固发展的重要契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朝鲜民众对深化两国友谊深有感触。朝鲜舞蹈家同盟中央委员会职员朴晶心观看了《红色娘子军》,认为中方将民族文化融入古典芭蕾实属不易,同时期待未来不断扩大此类文化交流。“希望以后能经常有这样的演出,经常有互相交流的场合,可以一起跳舞一起歌唱。”

金元均音乐大学副校长林海英认为,朝中两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和共同财富,文化艺术交流则是加深两国友谊的润滑剂。

朝鲜“人民艺术家”卢易华曾多次到访中国。他表示,在朝中友好关系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中国的艺术家们来到平壤,点亮了“四月之春”艺术节的舞台。“在观看了中国艺术家们的演出后,我深受感动,也真心感受到中国党和人民对我们国家的友好之情。”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