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会9日下午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朴槿惠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二名被国会弹劾的总统。
299名议员234名赞成弹劾
9日下午,韩国三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国民之党和正义党及无党派议员共171人联名发起的弹劾动议案在国会投票表决。按照相关程序,若使弹劾案在国会通过,需要在总共300个议席中,获得至少三分之二议员支持。299名议员参加了当天的不记名投票,最终计票结果显示,234名议员赞成弹劾,56人反对,2人弃权,7票无效,1名议员缺席。由于事项重大,韩国国会当天改变了惯用的电子投票方式,改为传统的纸质投票,以防止作弊。
国会通过总统弹劾案后,不少议员表示将推动国政正常化,尽快结束混乱状态。议长丁世均说:“过去几个月中,国政实际上已经瘫痪。现在弹劾案获得通过,混乱状态必须停止。”
当天的国会会议不向普通民众开放,但部分“岁月”号沉没事件遇难者的家属统一身穿黄色外套,获准进入国会会场旁听。表决结果公布后,会场内响起一阵欢呼声。
国会外,数十名民众持续示威,要求朴槿惠下台。多名示威民众接受采访时说,国会通过弹劾案的结果理所当然,符合民意。
总统职权由国务总理代行
按照程序,弹劾案接下来将提交给宪法法院审理并做出最终裁定,审理过程最长可达180天。在此过程中,朴槿惠将被暂停总统职权,但保留总统身份,其职权由国务总理黄教安代行。一些专家猜测,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宪法法院可能无法在明年3月前作出裁决。
韩国在野党连同无党派议员3日凌晨向国会提交了弹劾动议案草案。韩国媒体报道,弹劾动议案提及朴槿惠“亲信”崔顺实干政、“岁月”号沉船事件应对以及崔顺实涉嫌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财团捐款案件,指称朴槿惠任职期间存在违反宪法和法律行为。
自“亲信干政”事件曝光以来,韩国朝野之间角力不断,韩国民众连续举行6轮周末烛光集会要求朴槿惠下台,朴槿惠则三次发表对国民讲话道歉。
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朴槿惠的民众支持率为5%,另有81%的受访者赞成弹劾总统。
朴槿惠称将“从容”面对调查
韩国国会9日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后,朴槿惠在青瓦台与内阁成员会面时表示,将依据宪法和法律程序,“从容”面对宪法法院关于弹劾案的审理以及独立检察官的调查。
据韩联社报道,朴槿惠在会面时再次就“亲信干政”事件道歉,称自己会“郑重”接受民众的声音,希望干政事件造成的混乱局面能够结束。
朴槿惠的5年总统任期本应至2018年2月结束。“亲信干政”丑闻曝光后,她3次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称愿意接受调查,将命运交由政党和国会。
各方反应
美国:无碍美韩关系
就韩国政坛的这场风波,作为韩国盟友的美国8日表态,称美韩关系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影响。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伊丽莎白·特鲁多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谈及针对朴槿惠的弹劾案时说,美韩两国的同盟关系仍旧牢固。
“这是韩国民众的内部事务,你应该就此询问韩国政府,”她说,“但我们与韩国政府的关系是强有力、深入且坚实的。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影响。”
被问及韩国政局走向是否会对朝鲜半岛核问题产生影响时,特鲁多表示,美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众所周知,这一立场没有改变。
中国:希望韩国局势尽快恢复稳定
对于韩国国会表决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9日表示,希望韩国局势能尽快恢复稳定,两国关系能得到良好发展。
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韩国国会9日表决通过了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你认为这对今后的中韩关系,特别是对“萨德”部署进程有何影响?
陆慷说,作为韩国的近邻,中方一直关注韩国国内局势,希望韩国局势能尽快恢复稳定。“但弹劾案本身是韩国内政,作为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从不干涉别国内政。”
新闻背景
朴槿惠三大“罪状”
提请国会弹劾动议的在野党及无党派议员为朴槿惠开列了三大“罪状”:
一、“亲信干政”
10月24日,韩国JTBC电视台报道称,朴槿惠亲信崔顺实的办公电脑中发现了包括44份总统演讲稿在内的200多份文件,且存档时间早于朴槿惠对外发布时间。除正式活动演说稿外,这些文件还包括总统的国务会议发言和大选拉票演说等。而崔顺实并没有在政府中任职。
这一消息震惊整个韩国社会,引发韩国媒体和民众纷纷质疑。
据朴槿惠本人陈述,崔顺实曾在她困难时期和参加总统选举时期伸出过援手。在就任总统后,她还曾就部分资料征求过崔顺实的意见。
“亲信干政”曝光后,韩国检方随即介入调查,并于10月31日对崔顺实实施紧急逮捕。尽管朴槿惠随后就该事件多次向韩国国民道歉,甚至承诺接受检方调查,但韩国政党和民众要求她下台的呼声不断。
二、“岁月”号沉船事件应对不力
2014年4月16日,载有476人的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韩全罗南道珍岛郡屏风岛以北海域意外进水并最终沉没,仅有172人获救。事故造成295人遇难,迄今仍有9人下落不明。沉船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因救援不力备受指责。
朴槿惠在“岁月”号沉没当天“消失”7小时,去向成谜。尽管青瓦台否认朴槿惠在应对“岁月”号沉船事件中存在失职行为,但许多韩国民众认为,朴槿惠在应对“岁月”号沉船事件中未能有效保护民众生命,没有尽到宪法对总统规定的义务。
三、在财团捐款中涉嫌受贿
在对朴槿惠亲信进行调查中,韩国检方认为,在崔顺实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财团捐款一案中,朴槿惠涉嫌受贿。
12月6日,“亲信干政”事件国政调查特别委员会在国会举行听证会,三星、现代等9大企业主管接受质询。以证人身份出席的9人就是否向Mir财团和K体育财团捐款、是否逃避税务调查,以及是否非法继承经营权等问题,轮流接受了特别委员会17名议员的提问。
听证会上,尽管企业主管们几乎都表示,与总统府之间不存在权钱交易,但有多位主管暗示,企业难以拒绝青瓦台的出资要求。此外,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在听证会上承认与朴槿惠有过两次单独面谈,朴槿惠当时要求企业全力支援文化、体育等领域。
深度分析
韩国内政外交现变数
韩国国会9日下午通过了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韩国混乱的政局难以在短时间内明朗化,民众对现有政治体制的失望情绪仍将持续。
内政:不确定性增加
不少舆论认为,黄教安代行总统职权可能会“磕磕绊绊”。即便国会再行推荐新总理,在野党之间、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提名过程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拉锯”。
总体来看,韩国国内还未出现任何能够将朴槿惠取而代之的强有力政治人物,国内政治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韩国出现“权力真空”的可能性相当大。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研究员董向荣预测,权力真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权力争夺是未来韩国国内政治“大戏”的重要看点,国政运营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比如,从经济形势来看,今年韩国经济应该能够实现2.6%左右的增长速度,与去年接近。但是,想从深层次解决青年人失业问题、劳工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难题,不可能在与各党派进行权力争夺的同时齐头并进,”她说。
外交:半岛局势变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朴槿惠执政期间在内政上已经没有多少“遗产”,不过外交方面仍需冷静观察。如果韩国进入政策空白期和权力真空期的话,朝鲜半岛局势、甚至亚太地区局势走向或将面临变数。
目前,新国家党和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对朝、对美等政策上有较大分歧。总体而言,共同民主党持“亲朝远美日”的对外政策基调,而新国家党则与之相反。
董向荣认为,如果共同民主党能够确定国内政治优势并赢得明年的大选,韩国必将或多或少调整其外交政策。
“不过由于当前的安全局势和地区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签署韩日情报协定在内的一些时局进展又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韩国外交政策即使出现调整的话也很难回到十年前的状态,”她说。
国民:失望情绪不断
首尔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12月所作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执政党新国家党、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和国民之党的支持率全部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首尔大学教授张德镇分析说,民众首先对朴槿惠和她所属的新国家党感到愤怒;同时对在野党“没能事先应对”的无能也感到失望。
这份民调中,自称“没有支持的政党”的受访者达到53.4%。在“明年总统选举会支持谁”的提问中,回答“没有支持的人选”的人最多,占29%。
杨希雨说,尽管韩国总统似乎存在“难以善终”的“魔咒”,但其背后重要症结之一却是韩国国内多年来“既不清晰、也不清洁”的政商关系。
“从经济层面看,韩国经济很大程度上被主要财团和大公司主导;从政治上看,韩国虽然实行民主化,但经济权力把持者会寻求与政治权力结合,进行利益交换,”他说,“因此,更重要的是反思如何打破这个‘魔咒’。”
国际观察
韩国乱局能否平息尚待观察
韩国国会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弹劾总统朴槿惠的动议案。尽管国会通过了弹劾议案,但仍需等待宪法法院裁决。下一步,混乱的韩国政局能否迎来转机,还有待观察。
此前,朴槿惠6日在青瓦台总统府会见新国家党代表李贞铉、院内代表郑镇硕时表示,将做好配合弹劾程序的准备,等待宪法法院的最终裁决。
据韩国媒体报道,朴槿惠正在组建实力雄厚的律师团,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特别检察小组的调查和宪法法院的裁决,寻找最后的翻盘机会。
此前,朴槿惠在三次对国民讲话中均否认自己利用职权谋取过任何私利,仅表示自己的失误在于没有管好身边人。朴槿惠律师柳荣夏也全面否认检方的一切指控。
有分析指出,宪法法院裁决的依据是朴槿惠是否存在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目前,检方已经对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核心人物崔顺实等人提起公诉,同时指控朴槿惠与崔顺实等人存在共谋嫌疑,并在诉讼状中明确提及朴槿惠有滥用职权、泄露国家机密等嫌疑,因此宪法法院或将等待此案的审理结果,将其视为裁决的重要依据。
按照韩国宪法规定,总统朴槿惠因弹劾被中止行使权力后,国务总理黄教安将立即代行总统权力。然而,“后朴槿惠时代”的韩国仍充满不确定性,其政局最终会走向何方,还有待观察。
据韩国媒体报道,总理办公室已在研究前总统卢武铉时期的做法,准备代行相关权力。2004年3月,时任总统卢武铉被国会弹劾后,当时的总理高建曾代行总统职权,掌管政府外交安保经济等各项大权。两个多月后,宪法法院作出裁决,驳回总统弹劾案,卢武铉得以恢复行使总统权力。
有分析认为,被视为朴槿惠政府核心人物的黄教安很难得到在野党阵营的支持,他掌权后双方之间的摩擦恐难以避免。过渡期内,对于目前已经焦头烂额的政府及执政党来说,如何尽快恢复正常的国政运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另一大不确定性来自宪法法院的裁决。如果宪法法院同意弹劾,那么按照宪法规定,总统大选将在60天内举行。目前,韩国还未出现有绝对优势的潜在总统候选人。如果大选提前举行,那将会是一场各主要政党都未做好充分准备的选举,最终结果存在诸多变数。
如果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案,在野党或将借力汹涌的民意展开新一轮抗议浪潮,这无疑将引发韩国政局更大的动荡。
记者手记
韩国民众怒火为何烧向朴槿惠
如果不是在韩国,没有亲身经历每周末烛光集会,可能很难理解韩国民众对朴槿惠的反弹情绪有多激烈。在国会外,要求朴槿惠下台的民众在弹劾案通过后欢呼呐喊。
几周来,首尔的雨雪,没有阻挡住民众示威要求总统下台的民意表达,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蹒跚的老人、外地赶来的农民,纷纷聚集到光华门广场,一次次刷新集会人数纪录。韩国民众这一次真怒了。
愤怒,不仅仅是因为总统有个爱插手干政的“亲信”,也不只是因为朴槿惠应对“岁月”号沉船时的旧账,更不只是青瓦台买伟哥和胎盘素这些“花边新闻”。“亲信干政”事件更像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许多韩国人长期以来聚积心头的三重怒火。
第一团怒火在于民众对朴槿惠深深的失望。
想当初朴槿惠竞选总统之时,以锐意改革形象获得大量选民支持。韩国选民冒严寒投票,成就韩国首位女总统。就任之初,朴槿惠民意支持率高企,民众对她寄予厚望。
但“亲信干政”事件曝光后,民众发现朴槿惠依靠民众出任总统,却让一个与政府毫不相干的“江南富婆”参与国政,这让很多选民内心“很受伤”。
在周末烛光集会中,随处可见以朴槿惠为原型的提线木偶。“我曾把票投给朴槿惠,但她却听凭崔顺实对内政外交指手画脚,实在是辜负了我们的期望”。类似银行职员李先生的这番表态,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一次次听闻。
第二团怒火是民众对经济现状的不满。
许多选民当初支持“冰公主”,是希望朴槿惠能像她的父亲一样,带领韩国振兴经济。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曾在总统任上促成韩国经济腾飞,被誉为“汉江奇迹”。
朴槿惠当年就职时提出“经济振兴”“国民幸福”“文化兴盛”三大理念。但这些年,政府允诺推动的改革与发展项目进展甚微,韩国经济放缓趋势不减,青年人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今年前10个月,20岁至29岁青年人的失业率超过10%,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最近的民调中,19岁至39岁受访者对朴槿惠的支持率为零。各个年龄层的学生一直是参加烛光集会的固定群体。“我为国家未来忧虑,为自己的未来忧虑,”一名韩国高中生对记者直言。
第三团怒火烧向韩国社会官商勾结的顽疾。
从1995年卢泰愚受贿案,到2004年卢武铉所在政党涉嫌收受非法竞选资金;从金泳三之子在父亲大力反腐情况下日进斗金的报道,到李明博刚刚卸任后爆出的买私邸风波……韩国总统似乎陷入了“青瓦台魔咒”。而这背后的根源,在于官商勾结、财阀强势的社会弊病始终未能消除。
朴槿惠上任之初,把加强限制财阀作为“经济民主化”的措施之一。但“干政门”调查显示,崔顺实涉嫌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的财团捐款,财阀则涉嫌以出资换取政府特殊政策待遇。这对于韩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旧戏码。
由此可见,“亲信干政”事件以及朴槿惠总统弹劾案,可能只是韩国更大社会风暴和政治反省的开始。(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