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薯条节即将落下帷幕 炸薯条申遗再次提上日程

2016-12-04 20:33 央广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比利时薯条节即将落下帷幕 炸薯条申遗再次提上日程

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12月4号是比利时薯条节的最后一天,为期半个月的薯条节即将落下帷幕,在本次薯条节期间,比利时方面再次提出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把比利时炸薯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人觉得炸薯条只是西式快餐里的一个配菜,为什么可以申遗呢?

《全球华语广播网》欧洲观察员沈晨介绍,早在1900年比利时《列日快报》刊登了一篇关注薯条起源地的文章,曾经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1985年根据利时媒体的报道,经考证薯条是在17世纪由比利时那慕尔市民发明的,薯条王国由此闻名。根据比利时人的说法,17世纪比利时马斯河谷的平民们,在冬天水面结冰无法捕鱼的时候,就会把土豆切成小鱼的形状,炸至充饥,比利时薯条名气不小,欧洲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到比利时访问都会想起薯条。去年召开欧盟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无暇顾及正餐,于是就让随从去欧盟总部附近的薯条店打包几十份薯条用填饱肚子。而在比利时的旅游名城布鲁日还有世界上唯一一座薯条博物馆。近年来比利时海滨城市奥斯坦德的骑马、补虾、班什小镇狂欢节,布鲁日的圣血大教堂等均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游客。

比利时薯条申遗发起者认为,薯条虽然小,但却是人们每天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东西最能展现一个社会的本质,一包热腾腾、香喷喷的薯条,能让外人感受到比利时人的热情,增加对比利时的亲近感。

比利时人会把薯条当主食来吃,对选材自然十分讲究,据说要选用当地生产的一种特别绵软的土豆来制作薯条,今天比利时人用大约5%的耕地种植土豆,靠研发与科技进步,使每公顷产量超过51吨,居世界第一。2011年比利时加工约320万吨的土豆,其中9成产品出口,薯条、薯片、土豆泥等相关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比利时土豆还有一段中国故事,中国土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世界粮食作物第一大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是土豆种植的主要威胁。近年来,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积极推动黑龙江、湖北、甘肃、贵州、内蒙古、宁夏和重庆等省区市同比利时开展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型合作,实验指导土豆种植面大面积病害防控,使亩产量增加300至1000公斤,中比农业科技合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