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本次大选刚刚拉开帷幕时,美联社就曾形容说,“美国进入了一个撒谎的季节。”的确,大选中那些颇具戏剧性的元素——跌宕起伏的剧情、哗众取宠或是暗箱操控,都是美国整套选举制度的副产品。而希拉里与特朗普,被舆论戏称为“骗子与疯子”的两位候选人能走到今天,也正是民主共和两党操纵与博弈的结果。
为抗议警察枪杀一名黑人男子,数百名示威者封锁了85号州际公路并纵火,与警方发生流血冲突。
此后,芝加哥等地市民也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警察执法过度,呼吁司法公正。
在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候选人首场辩论即将举行之际,这一事件将竞选焦点拉回了国内议题。加上夏洛特市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还是重要的摇摆州,投票结果不确定,对选情影响较大。因此希拉里与特朗普都就这一事件作了表态。
然而,选民对于下一任总统却并不抱什么希望。美国总统大选,实际上就是从民主、共和两党推出的两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个。然而,面对2016年的两位总统候选人,许多选民却感觉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指出,64%的选民对特朗普有负面印象,54%对希拉里有负面印象;而路透社的调查则显示,近一半美国选民表示,自己支持希拉里或特朗普,主要是为了不让另外一方赢!
然而,在美国现有政治土壤中,第三党是无法出头的,这也让很多人质疑美国选举制度的有效性。
因为,在两党制的政治框架下,总统候选人的最初选定是由党内的少数精英所决定的。
2016年7月22日 ,就在民主党大会召开前,维基解密透露了该党内部的2万封邮件。邮件显示,为了确保希拉里从党内初选中胜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与媒体勾结,刻意抹黑当时的另一位党内候选人桑德斯。
比如,在讨论发布一条打击桑德斯的新闻时,民主党新闻秘书长马克-普斯滕巴赫就在邮件中写到:“我们应该把这条新闻先透给《华盛顿邮报》记者葛瑞格-萨尔真特,……赶在其他媒体前先报出去,这样能控制故事的叙述。不然其他媒体的报道角度不一定对我们有好处。”
这让世人看到了所谓美式“民主政治”的真实面目,更让桑德斯的支持者极为愤怒:
民主党内部邮件公开两天后,7月24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舒尔茨宣布辞职。有知情人士称,舒尔茨之所以闪电辞职,是因为党内强势人物向她施压,让她成为挡箭牌,以免干扰民主党全国大会对希拉里的正式提名。
相对而言,共和党对党内初选的操纵则显得“隐蔽”一些。特朗普,一开始只被看成是来“陪跑”玩票的富豪。他家底丰厚,较少受到利益集团操控,还曾公然叫板共和党的一贯政策,宣布要向富人增税。因此并不是共和党上层中意的人选。当他在党内初选中意外崛起时,共和党领导层立即秘密策划,支持佛州州长杰布·布什和佛州参议院卢比奥等“内定人选”与特朗普“死磕”。
然而,共和党的精英权贵们最终也无法推出一个令党内选民满意、足以与特朗普抗衡的候选人,只能眼看着特朗普异军突起,杀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