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余震波及?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暂缓

2016-08-03 11:48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脱欧”余震波及?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暂缓

签署合作协议前夕却被临时按下“暂停”键,中法合作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一方面,英国媒体纷纷揣测项目暂缓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的发言人8月1日表示,英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

中国专家认为,在脱欧余震中上台的英国新政府面临诸多议题,对上届政府留下的重大项目难免态度谨慎。但鉴于脱欧后英国自身利益需要,中英关系不太可能因为“一时一事”的挫折而倒退。

【核电大单缘何重审】

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主要包括在英国西南部的欣克利角建设两台欧洲先进压水堆(EPR)核电机组,投资总额约180亿英镑(按现行汇率约合240亿美元),是英国20多年来获批新建的首座核电站。

去年10月,中广核集团与法电集团签订协议,正式加入这一项目,并将共同推进位于英国的另两个后续核电项目。根据协议,中、法将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

然而,就在中法英三方原定签署合作协议前一天,英国能源大臣格雷格·克拉克宣布,新一届英国政府“需要时间研究协议的细节”,相关决定将延后至今秋作出。

事实上,对于这一核电项目,英国国内一直有反对声音,主要涉及对环境、高成本,以及国家安全的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李靖堃认为,英国新政府之所以暂缓该项目,应该也是出于这三方面的顾虑。“一个新政府重审上届政府的项目,是正常现象,”她说,“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政府内部存在分歧。”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前商务大臣文森特·凯布尔暗示特雷莎·梅对中国在英投资持有“偏见”。而《金融时报》报道说,梅的重要政策顾问尼克·蒂莫西也曾表达过对中资进入英国核能市场的恐惧和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分析说,特雷莎·梅先前长期执掌内政事务,风格偏保守,加上脱欧事宜眼下是新政府工作重心,因此她对核电这类重大外资项目肯定会比较谨慎,也需要更多时间听取和平衡国内政党的需求,避免操之过急。

【重亮绿灯概率几何】

观察人士指出,尽管外界无法断言该项目会否顺利重启,但无论从技术还是现实需求上看,英政府没有必要对这一项目生出重重顾虑。

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说,欣克利角项目采用的核电技术由法国方面提供,中方只是出资,还没有涉及技术层面,因此英国政府没有理由担心技术安全。此外,即便中国有望以这一项目为起点加入英国的两个后续核电项目,未来运用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也是基于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完全值得放心。

王义桅认为,就民用核技术而言,中国已有三十多座核电站多年安全运营的成功经验,而法国的核电技术也是发达国家中最先进的。“双强联手,不应该成为英国政府的顾虑。”

据法国《星期日报》报道,法国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认为英首相肯定会批准该项目。他说:“他们的核电站必须在2025年更新。我认为他们不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们的能源方程式并没有变化。”

报道说,如果梅继续拖延时间,法国电力集团将要求赔偿。该集团已经在欣克利角耗资约30亿欧元。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项目宣布推迟后的几天,法电集团在欣克利角的施工仍在继续,挖掘机等重型施工设备像往常一样工作。

BBC的商业新闻主编西蒙·杰克认为,英国政府推迟这一项目是在冒险,而且“风险很高”。他质问道,抛开与法国、中国的关系不谈,如果政府最终否决这一项目,“拿得出计划B吗?”要知道,“在英国既没有太阳也没有风的一月份,可再生能源还没法担负起发电重任”。

规模最大的英国联合工会则担心拖延核电项目将带来就业岗位的损失,进一步拖累英国经济增速。欣克利角项目的施工和建成后维护预计可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

【“黄金时代”遇坎?】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对于中英关系的意义非比寻常。作为英国20多年来首个新建核电项目,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核电合作的里程碑,它成为中英开启“黄金时代”的一大印证。

针对该项目延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1日说:“我愿强调,该项目是中英法三方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精神达成的,一直得到英方和法方的大力支持。希望英方尽早作出决定,确保有关项目顺利实施。”

英国首相发言人同一天也表示,英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她说,英国仍然重视对华关系,仍对企业采取开放态度,希望持续吸引外国投资。

“总体上,英国支持自由贸易、对外资持开放态度的倾向不会变化,”社科院专家李靖堃说。

她认为,无论欣克利角项目最终结果如何,它对中英关系走向趋势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外交关系和外交政策是有延续性、有惯性的,中英两国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展显著,特别是贸易和金融领域已有的良好关系是决定两国关系未来继续保持友好态势的基础。”

其次,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英国脱欧后会更加重视与中国进一步发展更密切经贸关系。“如果英国在与欧盟的谈判中不能达成对其较为有利的协议,那它对欧盟以外第三方市场的合作需求必将加强,其贸易对中国出口市场的依赖性也会增加,”李靖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未来中英合作机会就算不增加,至少也不会减少。”

她说,中英关系在2014到2015年期间迎来“黄金时代”,而这期间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依然不时有波折和摩擦。“这对于任何双边关系而言都是正常的,需要理性对待,不必因一时一事的挫折而过度解读,妄下断言。”(张代蕾 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扆妍妍(QN00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