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杂志5月30日一期封面
美国人经常觉得自己太过了解希拉里·克林顿。她活跃了那么久,她的故事被复述了太多遍,以至于她看起来像个虚构人物。这一切都导致长期以来希拉里很难以普通人的形象示人。面对媒体,她局促不安;巡回演讲,她手足无措。
希拉里在公开演讲和私人交流中表现迥异,这种分裂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在公私之间竖起高墙。讽刺的是,在今年的大选中,如果对战特朗普,希拉里就能成为自己迟迟难以做到的正义化身。因为她无需谈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就能证明她代表包容、平等和进步。
而今年的大选正是美国对包容、对女性、对有色人种、对如何排挤长期把持权力的白人男性等问题的公投。如果希拉里对战马尔科·鲁比奥或杰布·布什,结果可能不甚明了。因为他们会用多元化以及女性赋权等言辞掩饰共和党在选举权、生育权和反对上调最低工资等方面的守旧政策。但特朗普抛开了所有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