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末日还剩3分钟? “末日之钟”是怎么回事

2016-01-27 11:44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距末日还剩3分钟? “末日之钟”是怎么回事

当地时间26日中午,《原子弹科学家公告》杂志在华盛顿宣布,标志人类遭受毁灭威胁程度的“末日之钟”时间不变,如今的时间仍为11:57分。

不变理由

尽管当前全球面临着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影响,但《原子弹科学家公告》仍然宣布,“末日之钟”的时间与去年相比并无变化,原因是各方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以及各国就遏制气候变化达成巴黎协定。

《原子弹科学家公告》说,“世界局势充满毁灭阴影,但仍有进展给持续的灰暗带来些许亮色”。

自从2015年1月以来,“末日之钟”的时间一直停留在距离午夜3分钟的位置。

走时摇摆

《原子弹科学家公告》于1945年创办,其发起者是一群曾参与研制世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该杂志的宗旨在于反对使用核武器。

1947年,当冷战的阴影逐渐笼罩世界,《原子弹科学家公告》宣布设置一座象征性的“末日之钟”,并将时间设在11:53分,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指针越接近午夜零时,人类因核战爆发而毁灭的可能就越大。

随着美苏对立的加剧与缓和,《原子科学家公报》的科学家也在不定期调整指针的位置。1953年,由于苏美两国先后试爆氢弹,科学家们将指针推进到11:58分,这也是指针最接近午夜零点的一次。

到了冷战结束后的1991年,科学家们仿佛看到了人类“铸剑为犁”的希望,将指针定于11:43分,这是人类离毁灭最为遥远的时刻。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007年起,科学家们更多地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他们的考虑之中。如今的“末日之钟”反映了科学家对核威胁、气候变化、生化技术和其他新兴科技领域的动态进行综合评估后的结果。

“末日之钟”最近一次调整是在2015年1月22日,指针被拨快两分钟至11:57分,是冷战结束后最接近零点的时刻。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将气候变化、核武器的现代化与巨大的核武库视为“威胁人类存续的不可忽略因素”。

谁来定时?

决定“末日之钟”的时间,以至于“决定”人类命运的科学家究竟是谁?

根据《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的声明,其下属的科学与安全委员会负责每年决定时钟的指针,其成员每年会面两次,讨论世界形势和科技领域的发展是否影响指针的走时。

值得注意的是,该委员会在决策时需咨询《原子科学家公报》的赞助者委员会。不要小看这一名头看似不大的委员会,其中竟有1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不少退休政客、知名学者与记者。

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其中一员。他曾于2007年出席了当年的时间调整仪式,并用语音合成器发表致辞。

然而,有推特网友认为,调整时钟的人几乎全是美国科学家,因此结果必然带有美国人对世界形势的偏见,也不能反映诸如经济形势变化等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特约撰稿人马克·克莱顿也曾于2015年的调整后提出疑问,“末日之钟”这种带有主观化角度、甚至被一些批评家视为毫无意义的冷战遗物,公众应该多大程度上严肃对待呢?

更多网友则认为科学家的这一举措具有正面意义,可以帮助公众直观地认识到人类面对的生存风险。“科学家提出的时间当然只具有比喻意义,可这依然很可怕”,一名推特网友指出,“想想看我们刷个牙也要花个两分钟。”(记者 郑凯伦)

责任编辑:孙毓熹(QN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