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决心”号1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连日来艰难修复钻孔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7日出现戏剧性一幕。当钻杆带着用于清洗钻孔的管子返回后,人们发现其中不再是岩石碎屑,而塞满了近半米长、直径达18厘米的圆柱状新岩芯。
这意味着,钻头已经能在钻孔里重新钻取岩芯;而苦苦寻找多日的三个遗失的钻头牙轮,原来已经不在钻孔里了。
“我在决心号上工作了20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从来没有钻取过这么粗的岩芯”,“决心”号运营负责人史蒂夫·米奇利说:“也许是在用磁铁工具‘钓鱼’的时候,已经把3个牙轮从钻孔里‘钓’了出来,但在钻杆从海底回收的过程中,它们落到了海里,没有人知道。”
“决心”号上两位首席科学家经过仔细观察后,在粗大的岩芯上画上切割线,按顺序作为第45管岩芯,按照正常流程处理。
“决心”号上的科研人员于2015年12月20日开始,从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亚特兰蒂斯浅滩的U1473A孔钻取岩芯,开展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大洋钻探。在向海底钻进410米后,钻孔突然出现故障。原本有4个球状牙轮的钻头,只剩下了1个球状牙轮,据推测其余的3个可能遗失在钻孔里,“决心”号连日来采取了多种办法“钓鱼”。
钻孔修复后,“决心”号7日连夜继续钻探,截至目前已成功钻取了第46管岩芯,钻孔深度为420米。
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建造于1978年,它原是一艘用于石油勘探作业的钻探船,后改装为科学大洋钻探计划的专用钻探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之一。“决心”号自1985年1月在墨西哥湾进行大洋钻探首航以来,航行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洋。
去年底,来自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决心”号,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启程,奔赴西南印度洋,开展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大洋钻探。